从儿童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出发(6)

2011-01-18  |  

  三、教材的实施是江苏小学数学教学流派形成的重要路径

  那么,作为江苏小学数学教学流派得以形成的至为重要的因素,教材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促进并推动这一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呢?

  1.解读教材:汲取内隐其中的教学主张。

  作为一套具有鲜明“实践意味”的数学教材,透过其整体的编排结构、线索和框架,以及其中每一个具体素材的选择、情境的营造,包括习题的处理与编排,我们都很容易把握其背后所隐匿着的对具体教学活动的主张。与鲜活的教学活动中所折射出的明朗化的教学主张相比,教材作为一种静态的文本,其所内涵着的教学主张通常会显得更加隐蔽,也更为内敛。但是,这种隐匿在具体文本中的教学主张,却并不是不可以解读的,更不是不可以把握与理解的。比如,倘若我们对课标教材作深入探究,便不难发现教材“育学育教”的鲜明主张。“育学育教”的“育学”,指的是教材要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他们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育教”,指的是教材还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努力在“育学”的过程中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使他们能够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为此,教材规划了合理的内容结构系统,凸显重要内容的核心地位;突出了数学结论形成过程,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重视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等。由此,解读教材的过程,便成了教师不断透析教材教学主张的过程,成为教材中静态的教学主张不断被激活、唤醒,并向着教师个体有机渗透、传递的过程。教材对于个体教学主张的影响,恰是在这一次又一次、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得以强化并最终为教师所内化。

  2.运用教材:生成可操作的方法系统。

  教材静态的教学理念与主张,需要借助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得以活化,并转化为现实的教学价值。作为每一个独特的教学个体,这一转化过程必然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个性与创造性。事实上,这既是课程标准对于教学活动的一种内在规定,也是苏教版教材在编制过程中给教师所留空间的一种必然体现。然而,在认同这些独特个性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基于同一教材的教学个体会因为教材内在的规范性与约束性,而使得彼此的教学行为在呈现出多姿多彩风貌的同时,也必然地显现出极大的共同性与相似性。这一现象在常态的数学课堂中展现得尤为明显,即便在以教学研究与观摩为目的研讨活动中,也有着颇为鲜明的表现。尤其是,在省内组织的各类“同课异构”的数学教研活动中,我们时常发现,不同的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个性化表达的同时,其基本的教学价值指向与目标设置,其内在的教学线索、框架与流程,包括其对数学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比如,如何营造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数学学习活动的问题情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何设计有层次有坡度的数学练习以促进知识巩固与技能形成等,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并与教材编排过程中所隐匿的相关理念与主张有着内在的统一性。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基本判断,即正是教材这一公共的教学平台的客观存在,才使得处于同一教材体系下的广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与方法系统上获得了重要的同质化倾向,并使得江苏小学数学教学流派的形成成为可能。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