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篇选读课文的课文分析(4)

2011-05-09  |  

  “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形容连续不断。“接二连三的打击”,概括了前文讲的动手试验而出的许多乱子。这些乱子破坏性大,伤害身心健康,甚至会闹出人命。一般人可能“吃一堑长一智”,消极地面对教训,从此安分守己,不再冒险了。而爱迪生毫不畏惧,这些“都没有能影响”他不断产生“新想法”,“继续搞试验的决心”。爱迪生确实有科学家的素养:具有为了实现理想敢冒风险,坚韧不拔与不懈探究的精神。这是他成功的“秘诀”。

  〔写作特点〕

  1.用两组故事表现主人公的品格。

  文章不直说爱迪生的优秀品格,而是通过故事来表现,而且是组织了两组故事。第一组只一个故事,表现他好奇爱问的个性。他竟然把老师给问怒了,足见问的问题多而范围广。第二组写4个故事,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肯动脑又大胆的顽童形象,赞美了他敢于实践、敢于探究的品格。这种组织材料的方式使文章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了爱迪生的品格全貌。

  2.排比与设问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文章表达效果。

  文章一开头便把排比与设问综合起来使用,“当你晚上……当你和同学……你可知道……?”接着自答:“它们都是一个名叫爱迪生的美国人发明的”。第2、3自然段设问“这个大发明家是哪所大学毕业的呢?”自答:“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设问合乎常理,自答却出人预料,于是创造了一个悬念,文章变得曲折生动,扣人心弦。

  3 盲童的画

  教材说明

  〔解题〕

  《盲童的画》是钟子芒写的一篇观画随笔。文章写“我”在观看少年儿童画展时看到一幅盲童画的画儿,透过画面,触到了盲童的心。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盲童的深切理解: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同时也赞颂了祖国对残疾儿童的关爱。

  随笔是表现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一种散文。一般都短小精悍。本文就是作者在观看少年儿童画展时,为盲童的画打动,产生奔腾的情感后写就的。

  文题《盲童的画》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语是“画”。作者就画引申,借盲童的“画”,抒发观“画”之所感,颂扬祖国及热爱生活的盲童。“盲童”,失去视力的儿童。

  〔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在少年儿童画展上看到一幅盲童画的画。第1自然段写看到盲童的画。第2自然段写盲童画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我”观画的随想。先写“我”透过画面触摸到盲童的内心,想到盲童作画时的情形。再抒发强烈的情感,盛赞盲童的品格与祖国对盲童的人文关怀。

  〔语意理解〕

  “从这里走过的人,都会仔细地看看这张没着色彩的极简单的画,有的人还凝视很久。”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浙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杏儿熟了》片断赏析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纪昌学射》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种一片太阳花》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双手》教案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