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爬”不一样的设计(3)

2008-10-19  |  

  从活动准备来看,两个活动基本相似,只是《小动物快爬》在爬的纸板的长、宽、高度上有了更详尽的要求与交代。 

  从活动过程来看,开始部分的热身运动基本相似,都是模仿小动物动作,富有童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但《小动物快爬》在开始部分已将爬的动作预支下去,巧妙的将动作的要求与热身活动融合在一起,为后面进入正题做出铺垫。基本活动的设计已明显显现出不同教育观指导下的不同设计思路。《蚂蚁搬豆》条理清晰,严格遵循教师示范在先,幼儿个别示范在后,继而进行幼儿集体练习,情景的创设是为了辅助动作学习的达成,属于任务情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更多指向于活动的结果,即搬豆子数量的多少。而《小动物快爬》教玩具的设计在此时发生了巨大的作用:不同宽度、高度,不同形状的纸板,融入了教师对幼儿“爬”这个动作不同发展层次的要求,体现了教师尊重幼儿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同时形状各异的纸板一出现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他们在自身强烈内驱力的作用下,不仅探索怎样“爬”,更进一步地在探索还可以怎样“爬”,纸板拼成了不同的迷宫,又给幼儿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挑战。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是游戏情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享受更多的游戏的乐趣,情感上得到充分的满足。其中,贴在纸板上不同小动物的标志也暗示着幼儿,用怎样的动作、怎样的速度爬。结束部分放松动作基本相似,《小动物快爬》中多了地面动作的设计。 

  从活动效果来看,两个活动均能达成目标,不同的是《小动物快爬》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幼儿一次活动中不同程度的达成了幼儿园健康教育小班阶段“自然协调地向前爬”的目标的多层含义:手膝爬、手脚爬、匍匐爬、快速爬、慢速爬等,更体现了幼儿教育中可持续发展目标,即幼儿自身的发展是建立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最终目的之上的。而《蚂蚁搬豆》实现的是单一的目标。两者设计思路的区别在于:前者集体从大目标入手,在每个幼儿身上实现不同层次的目标。后者在于从集体小目标入手,再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集体活动,实现大的目标。前者更体现了教师新型的教育观,充分发挥了幼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两篇同样是训练小班幼儿“爬”的动作的体育活动比照,我们不难看出这十年,课改给我们一线教师在教育观念和行为带来的转变与提高,更可以想象十年之后,在课改这强劲的风势之下,我们幼儿教育又会发生怎样可喜可贺的变化!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