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 有洞才能透光(2)

2014-03-18  |  

  教师听到有的幼儿说在小熊的脸上画了眼睛,影子上就会有眼睛;有的幼儿则认为在小熊的脸上贴上眼睛,影子上就会有眼睛。

  二、幼儿探索,巡回观察

  教师介绍事先准备好的盘子,告诉幼儿盘子里有纸、笔、胶水、剪刀等材料,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去尝试验证。

  幼儿动手操作,可不一会儿就会意识到画眼睛、贴眼睛的方法都不可取。只是,有的幼儿还不服输,甚至尝试在小熊的正反两面都画上眼睛,可结果还是令人失望,他们发现无论他们怎样“行动”,小熊的影子依然是黑乎乎的,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看到“眼睛”。

  三、集体讨论,修正方法

  关键问题:

  1. 师:小熊影子上有眼睛了吗?

  (幼儿汇报了各自的结果,有点沮丧。)

  2.师:看来,画眼睛、贴眼睛的方法都不能成功,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小熊的影子上出现“眼睛”呢?

  (幼儿面面相觑,也许在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地继续猜测,也许有极个别。的幼儿有了正确的方法。)

  3.此时教师一手握拳、一手拿着打开的手电筒,适时推进、演示。

  手电筒照着我的拳头,看看黑板上出现了什么?(拳头的影子。)

  拳头的影子是怎么样的?(黑黑的,像拳头的样子。)

  如果我的拳头变一变(教师慢慢放松自己的拳头,直至握成空心拳),看看黑板上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仔细观察,但很快就会发现:空心拳里透过了光,使得拳头的影子上有了“亮点”。有幼儿兴奋地大叫:“小熊的眼睛,小熊的眼睛。”至此,大部分幼儿开始意识到“有洞,光就能透过去”。于是,大部分幼儿开始提出要在小熊的脸上挖洞洞,他们确认挖洞会是一个好办法。)

  其实,教师用拳头的变化让幼儿清晰地看到了“有洞才能透光”的“秘密",这一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为幼儿的实验成功搭建了“脚手架”,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四、再次操作,体验乐趣

  这次操作,每一个幼儿都信心满满,他们用粗细不同的钉子在小熊的脸上挖洞,果然,结果都令人满意,小熊的影子上出现了“眼睛”,幼儿一片欢声笑语。

  五、分享成功,巩固经验

  关键问题:

  1.师:这次都成功了吗?

  2.教师请出两名幼儿,鼓励他们在集体面前展示他们的小熊,并将两只小熊的影子进行比较,结果幼儿发现两只小熊的“眼睛”是不同的,一只小熊的“眼睛”小,另一只小熊的“眼睛”大。教师追问:为什么两只小熊的“眼睛”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发现洞大,影子上的“眼睛”就大;洞小,影子上的“眼睛”就小。

  3.师:小熊有了“眼睛”,有没有办法让小熊张开嘴巴笑起来呢?可以用什么办法?为什么?

  设计这样的问题旨在为幼儿提供进一步巩固经验的空间。这里,教师不必等待幼儿一一作答,让幼儿七嘴八舌地表达各自的理由即可。。事实上,此时幼儿已不再有迟疑,都坚定不移地表示“有办法”。有的幼儿会说:“给小熊挖一个嘴巴!”有的幼儿则说:“我会用剪刀为小熊剪一个嘴巴!”而教师完全可以共享幼儿的快乐,欣喜地看着幼儿兴高采烈地继续他们的“工作”,不再打扰他们。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