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跳绳活动存在问题及教学策略(2)

2010-11-03  |  

  跳绳作为一种动作技能,它的获得与所有学科的知识技能一样,也是一个完整地过程,是要通过对“跳绳”运动感知、表象和理解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才能最终获得的。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必然参杂着复杂的心理活动,教师只有清楚地了解幼儿在学习“跳绳”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优化 “跳绳”活动中的教与学,真正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那么,跳绳技能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幼儿的心理活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又能怎样针对幼儿的心理变化来调整、优化教与学,帮助幼儿不断进步,从而掌握跳绳技能呢?

  一般来说,一项运动技能的掌握都会经历运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两大阶段,跳绳运动也不例外。幼儿在这两个阶段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活动?需要克服怎样的心理障碍?掌握这些就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心理学基础,使得我们的教学活动遵循一定的心理规律,做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一阶段:对“跳绳”动作的认知阶段。

  这其中包括对动作的直接感知和表象、形成动作概念三方面。而对跳绳动作的直接感知是运动知识形成的第一阶段,它的引起是由直观具体的动作外形所产生的。在这一阶段,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尽可能的准确、完整的形成动作知觉。语言在此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主要还是动作的视动觉信息即是从一定距离的视觉观察到直接运动觉得模仿或尝试练习动作的过程。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很紧张,动作在有意识控制下进行;动作不稳定、速度慢、不协调,有不少多于动作;能初步的运用反映结果的反馈信息,但只能用很明显的线索。根据这一特点,为加快幼儿形成正确清晰的运动直觉,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一)创设主体环境,让幼儿围绕“跳绳”展开话题,丰富相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在班级教室里专门开辟了一块空间,取名为“我爱跳绳”,张贴孩子们收集来的有关“跳绳”方面的图文资料、他们对“跳绳”的了解和疑问以及孩子们在练习跳绳中的照片和心得,通过这样的展板,汇总了孩子们有关“跳绳”的话题,营造了全班讨论学习“跳绳”的氛围,丰富相关知识,使孩子对这一话题一直充满兴趣,不断探索。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