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阅读理解教学与研究中的“出声思考法”探析(2)

2011-10-12  |  

  其中鲁墨哈特(Rumelhart,1977 )首次研究了阅读中的词汇辨认的加工过程。

  金西(Kintsch,1978)提出了阅读理解第一个模式。

  西蒙(Simon,1980)对出声思考法进行了方法论上的详细描述。

  出声思考法最初只用于良好限定问题解决的研究,随后又被引入阅读加工的研究领域,最后被作为一种研 究的方法与教学的策略而备受心理学、学习论、教学论等领域研究者的重视。

  二、出声思考法及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一)、教师示范策略

  1、倡导者及其研究

  柯林斯、史密斯(Collins & Smith,1982 )提出了阅读策略的分类及如何运用策略的方案。阅读策略分 为:

  (1)理解监控;

  (2)假设产生、评价和校正。

  策略教学计划包括三步加工:

  首先,教师在朗读课文时,示范理解监控和假设形成;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到相同的策略活动中来;

  最后,学生自己阅读时内化这些策略。

  达菲(Duffy)等人提出直接解释法, 强调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的解释作用。他们对传统阅读方法进行修正 ,确定了有效阅读理解教学的特征。即以观察为基础,从阅读技巧的教学入手,把阅读材料划分成几个部分, 教师通过阅读每一部分的示范讲授阅读策略。

  2、主要观点和结论

  研究都强调依靠外部努力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而揭示阅读理解过程中思维的加工过程。

  研究者强调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阅读侦探”,“记录主要观点”,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使用阅读 策略的潜力。

  教师示范法和直接解释法都突出了教师指导,即导读的关键性。

  3、具体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示范之读仅是一种“中介”,一种“看读”与“自读”间或“听读”与“自读”间的中介。

  由于小学生语言模仿能力很强,所以教师的示范朗读是一种有效的指导方式。

  示范朗读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为“看读法”,就是让学生不看课文而专看老师朗读。学生一边听老师朗读的声音,一边看老师的 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从中可以获得老师以各种方式传递的信息,从而更深刻地感知课文。

  第二种为“自读法”,“看读”后再让学生“自读”,就是让学生看着课文听老师朗读。由于“听读”过 程中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声音接受信息,所以教师朗读时在停顿、重音、高低、快慢的地方要做适当的夸张,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事先约定好的各种朗读记号。“听读”后再让学生“自读”,学 生也能读得正确流利。

  (二)、学生的词语表达策略

  1、倡导者及其研究

  鲁利亚(Luria)提出了儿童口头控制行为发展的三个阶段。 即:成人的言语控制;儿童自己的口头言语 控制;儿童的内部言语控制。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