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也来实施社会教育(2)

2008-10-22  |  

  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品德的和性格的以及审美等方面的发展。其中,品德和性格的发展是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具有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处于活跃状态,并能承受一定的挫折和困难。有关的研究表明:智力和成就并一定成正比,智力高的成就并不一定高,成就最大的往往是和他们的信心、顽强、独立性、坚持性等有密切的关系,成就大小最明显的差别在于意志品质的不同,而不在于他们之间的智力的高低。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不可

  缺少的重要因素,对其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性格是人的个性的最重要的方面,良好的性格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根本心理力量。性格活泼开朗,就能调动幼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主动的参加各项活动,积极的与成人及同伴交往,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在婴儿时期已开始显露出性格的某些特征,应重视幼儿性格的培养。

  3、家长应当认识到: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独生子女在智力发展水平和身体状况上一般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而在品德方面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由于成人的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的任性、粗暴、行为无约束。由于儿童是独生,生活上的优越环境和过分的照顾,而形成儿童娇生惯养;家长的溺爱,缺少理智的教育又形成儿童不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由于儿童是独生,家里一切玩具、图书、物品等全为他个人所有,不需要和他人共享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的毛病;由于家长的过分娇宠,一切包办代替,安排妥贴,挫伤了儿童的独立性和积极性,而使儿童有依赖性,自理能力差;所有这些,造成德育是儿童教育中的最薄弱环节,在幼儿时期,儿童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克服缺点,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性格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所以,幼儿德育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幼儿社会教育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需要在多种环境和活动总,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而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中。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实施社会教育有很多的优势,我觉得,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一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也反映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因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幼儿道德品质的前提。在家庭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应做到:首先,家长要教育子女讲文明、讲礼貌。家长要从培养同情心入手,经常要求幼儿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学会保持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热情待人,关心同伴,尊敬长辈,不骂粗话,不在成人交谈中插嘴,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和休息。家长要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别人的表情,使幼儿懂得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思想、感受和愿望,不应当只想到自己,还要兼顾别人;必要时要牺牲自己的愿望来换得共同的快乐。家长还应该教育子女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增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要从最简单的自我服务开始,如:穿衣服、洗手、洗脚、收拾玩具等入手,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要求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帮助成人做事,通过多种劳动,可以增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树立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和为他人服务的自豪感。行为习惯的训练要贯穿于家庭日常生活及游戏之中,家长要因地制宜,针对子女的行为特点,丰富教育内容,逐步提高要求,养成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