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享受思维的快乐(4)

2008-10-18  |  

  如,《燕子》一课最后一节有一句话“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提问时,教师可先把句子读一遍,接着说:“几痕细线,细线一般用‘几根’、‘几条’,这儿怎么写‘几痕’细线呢?‘痕’一般指痕迹。”这一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了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认真读句,咬文嚼字和类比等。学生通过听课,可从教师的提问中逐渐明白发现问题的方法,产生自己提问的欲望和兴趣。

  2、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懂、难懂的问题,这就是疑问,是感知过程的障碍。教师在指导阅读中要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尝试提问,具体方法有:围绕课题提问启疑;课文难点处设疑;课文重点处引疑;找矛盾、提问题;定范围,提问题(教师在课文中定一个范围,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调动情感因素,暗示有疑;等等。

  有时,学生提出一般性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将其引导为深疑,或在引导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3、教给方法,提高提问技巧。

  小学生年龄小,无经验可谈,提出问题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为此,要将提问的方法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如:“如何围绕课题提问”,“如何围绕教材的重点内容提问”,“如何在理解课文的难点处提问”。教学中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其做示范,并在学生中扎扎实实地开展训练,必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生抓课题的关键词提问(抓题眼提问),学生运用得非常好。如教学《伟大的友谊》一课时,教师这样设问:看到文题你怎样设计问题说说为什么?学生通过看文题说:我们知道本课讲的是充满着“友谊”的事,而且这种友谊不是一般的,而是“伟大的”。那么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中讲的是谁与谁之间的友谊,为什么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这样一来学生提出的问题恰恰是我们本课解决的问题。《飞夺泸定桥》一课,关键词是“飞夺”学生针对该词提出了“红军为什么要飞泸定桥?”这一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别了,我爱的中国》学生问:为什么作者深爱祖国,还要“别了”呢?学习《一分试验田》,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只要一分田做实验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会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提问,更有利于将教学向纵深推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多年来,教师一般讲赛马的两种结局。其中,有的学生就提出了一个具思考价值的问题,赛马还有第三种结局?那就是,如果第二场比赛时,齐威王能及时发觉孙膑的计谋,果断地改变策略,让自己的下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那么,结果胜者仍然是齐威王。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敢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使之新的构思方法以及潜在的敏锐性的思维品质在思辩中得到培养。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