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共同性斜视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4)

2016-05-09  |  

  1.患儿出生时的情况

  是否为足月顺产,有无吸氧及助产史。因为助产及吸氧可致眼底出血及玻璃体病变,致知觉性斜视。

  2.平时视物时有无异常表现

  如视物距离过近,视物歪头、眯眼、强光下闭一只眼睛等。

  3.斜视发生的时间

  发病年龄与预后密切相关,斜视发生越早,治疗效果越差,半岁前发生的先天性斜视,很难获得功能治愈。部分患者的发病时间很难肯定,有些家长以为孩子眼斜,实际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斜视;有些斜视是被别人发现的,如邻居、亲戚、老师等,家长并不知道。应参阅小时候的照片,以助诊断。

  4.发病经过

  发病时眼位偏斜是间歇性或者是恒定性。如为间歇性,多在何种情况下发生,有无明显规律,何时转为恒定性斜视。

  5.斜视性质与偏斜方向

  即为隐斜或显斜、内斜或外斜、垂直性斜视或交替性上斜视。

  6.眼别

  是一眼恒定性斜视或双眼交替性斜视,一眼恒定性斜视易发生重度弱视。

  7.发病急缓

  生后逐渐发生或突然发生。

  8.伴随症状

  有无复视,复视的性质与特征,有无眼球震颤与隐性眼球震颤,是否合并垂直偏斜。

  9.诱因

  有无惊吓、高烧、外伤等诱发因素。

  10.治疗经过

  是否进行屈光矫正、弱视训练、手术治疗及手术的时间、眼别、术式。

  11.家族史

  家族成员中,祖代或同代有无相同疾患。

  主要与假性斜视进行鉴别。眼球的位置与多种因素有关。有时外观上看起来似乎有斜视,其实眼位是正的。头颅、眼眶的宽窄、颜面、眼睑的位置、形状,睑裂的形状和长短及瞳距的大小等,均可造成假斜的外观,如不仔细检查,常致误诊。

  假性斜视(pseudostrabismus)以内斜、外斜多见,假性上斜比较少见。

  假性内斜常见于内眦赘皮、鼻根宽阔、眼眶间距狭窄、负Kappa角、瞳孔距离小、眼球凹陷、上睑弧度最高点外移等情况。内眦赘皮是鼻根两旁的半月形皮褶,凹面向内眦角,重者可完全遮盖内眦角和半月皱襞,表现为双眼角膜向内集聚而被误诊为内斜。如果用手指将鼻梁的皮肤提起,内斜的外观即消失。正常情况下,我们注视正前方目标时,上睑弧度最高点的位置应该与瞳孔中央相对应,如果最高点外移,则可显出内斜外观。但用角膜映光法检查,双眼角膜反光点是对称的。交替遮盖双眼时,眼球无向外运动现象。

  Kappa角为光轴与瞳孔中心线所形成的夹角,如图11所示。

  通常Kappa角甚小,用角膜映光法检查时,角膜反光点几乎在瞳孔中央部位,但有部分人,此角较大,角膜反光点不在瞳孔中央,而是向瞳孔鼻侧或颞侧偏位,若反光点向瞳孔鼻侧偏位,为正Kappa角,好像眼球向外偏斜了一样,给人以外斜假象。若反光点偏向瞳孔颞侧,为负Kappa角,好像眼球向内偏斜了一样,给人以内斜假象。但双眼角膜反光点对称,进行遮盖试验时,眼球不出现运动或出现与斜视外观不一致的眼球运动。

  当一个正Kappa角与内斜共同存在时,或一个负Kappa角与外斜同时存在时,斜视度可以明显变小。在矫正斜视进行手术设计时应考虑到此点。

  假性外斜多见于正Kappa角过大,眼眶距离过宽,脸面窄小,瞳孔间距过大,黄斑移位,眼球突出等情况。

  假性上斜多见于两侧颜面不对称,睑裂不等大,下睑缘较低,下睑退缩等情况。

  并且需要和麻痹性斜视、先天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鉴别。

  共同性斜视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斜视性弱视(strabismic amblyopia)。斜视性弱视是指眼球无器质性病变,由于眼位偏斜而产生的不能矫正的视功能低下。

  眼位偏斜后,视觉中枢主动抑制斜眼视觉功能,抑制的结果造成黄斑部视功能发育停滞,形成弱视。有的虽不产生抑制,但是形成视网膜异常对应 (anomalous retinal correspondence,ARC),即健眼黄斑与斜眼黄斑外的视网膜成分建立新的对应关系,黄斑以外的视网膜成分的视功能是低下的,视网膜异常对应的结果也形成弱视。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发生的斜视,由于视网膜及视中枢功能尚未充分发育,即产生了抑制和异常视网膜对应,更容易导致弱视的形成,即使这些斜视患儿有屈光不正,也不能通过配镜来提高视力。弱视的严重程度与斜视的发病年龄、持续时间、治疗早晚等因素密切相关。先天性斜视、单眼斜视、持续时间长又未正确治疗的斜视,易形成重度弱视。临床上见到的单眼重度弱视的患者,多是由于斜视或屈光参差所致。有些家长认为斜视不影响孩子的全身发育,仅仅是影响外观,甚至有些医生也认为斜视应在成人后再进行手术矫正。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其忽略了斜视能导致弱视这一后果,使患者错过了弱视治疗的大好时机。成人后弱视的治疗即使有效,也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单眼重度弱视,遮盖健眼后,患者就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治疗很难坚持下去。因此应不断强调斜视性弱视的早期治疗的重要性,防止弱视发生。可致复枧 、眼性眩晕 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共同性斜视治疗:

  共同性斜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视力,矫正眼位偏斜,建立和恢复双眼视功能,而且最为主要的是建立双眼视,只有双眼视觉恢复无望时,才考虑美容治疗。由于双眼视觉在出生后1~2岁时已基本形成,5~6岁时日趋完善,因而共同性斜视的治疗必须早期进行。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发病年龄、视力、双眼视状况、斜视性质、程度及就诊年龄等情况决定。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二大类,即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