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

(三年级上册)

《再见了亲人》课文赏析(4)

2014-10-14  |  

  结尾处,修改成了感叹句,感叹句不如反问句的情感表达更强烈。而如果在人称修改之后,感叹句是可以顺下来的,如果反问,“您说…….忘怀呢”这样一改,反问的运用又不恰当了——怎么读怎么别扭,好像不很通顺了。

  最重要的,作者用这两个典型故事来表达的是“朝鲜人民对中国志愿军战士的情谊深厚”。修改以后的故事,仅仅是对朝鲜战场上发生的故事的回忆,表达出了对朝鲜人民的敬意和赞叹;而原文的故事,安排在了“总别的场景之中,故事的回忆,是在讲给故事中国的人物听,用这个故事来劝慰送别的人。联系送别的劝慰的话语,我们能够发现:朝鲜的这位“大娘”(包括后面的小金花、大嫂、还有那么多其他人)“为了我们险些牺牲性命、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还嫌不够表达“胜似亲人”的感情呢,志愿军要走了,比个自己身上的头都难受,比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还要难受许多——作者对大娘叙说的这两个例子,需要与“前面送别是劝慰的话语”联系起来,才能够将“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胜似亲人”的情谊表达出来的,反问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细节需要思考:唯一的小孙孙。照常理,不要说唯一,做奶奶的,就是自己的孙子孙女受到一点委屈都不得了,她完全可以为了自己的小孙孙而牺牲自己,但是为了儿子女儿可能就差一些,这是中国人的文化伦理背景,况且,家里的其他亲人都在战火中牺牲了,只剩下了这“唯一”,这是他今后生命的依靠啊(还是中国人的伦理亲情,这是我们读者,也是当代孩子能够体会的道德伦理实际),但是,她“丢”下了,“失去了”,为了救志愿军战士。

  所以,我说,这篇课文的经典所在,在于巍巍将这样两个感人的故事放在了“送别的场景之中”,通过这样的看似顺畅的“对话”,来表达当时主人公依依不舍的深情,表达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文章主体部分,三个对话场景,结构完全相似,构成了一曲依依惜别表真情的美妙乐章。

  文章的结尾部分,是这个乐章的**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我们曾经有无数展示在这里撒满了鲜血,你们也为我们付出了生命代价,我们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你们忘不了我们,我们也会深深的记住你们!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前面三个相同结构的乐章演奏完毕,结尾总结性升华,也是对前面朝鲜人民“为啥对志愿军战士如此深情”的一个交代!

  《再见了亲人》经典何在?在于每一部分“故事”和送别场景联系中“生命代价”赏嫌不够的情感表达,在于三个部分结构匀称的“乐章”之美,在与结尾巧妙点出“有意如此之深“之原因——鲜血凝成,所以“胜似亲人”。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苏教版语文三上《拉萨的天空》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西湖》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航天飞机》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石头书》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石榴》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小露珠》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东方之珠》教案
新课标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五》教案
新课标语文三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