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优质教育才能打造完美宝宝(3)

2011-04-14  |  

  亲子教育. 父亲千万别缺席

  教育并非母亲一方的责任,若父母双方能够相互扶持,不仅教养较能得心应手,也将有助幼儿学习。她提到,一般而言,教养幼儿时,母亲容易感到紧张兮兮,不敢放手让孩子尝试;然而,男性较大而化之的个性,可让幼儿增加学习、体验机会,间接累积经验,因此,教养幼儿时,父母双方若能了解彼此长处,无须改变过多性格,也能达到正面效果。

  此外,父亲加入教养工作,另有3点优势:

  1. 增加行为典范:教育幼儿时,若能父母双方参与,则无须单方努力、硬性修正性格,可藉由另一方的正确行为加以导正,同时,也可教导孩子学习如何辨别正确以及负面行为典范。

  2. 学习互动方式:父母不难发现,孩子会针对不同事情,找寻有利对象发表意见,例如,爸爸比较会买玩具给小孩,当孩子想要买玩具时,就会直接找爸爸,绝对不会找妈妈。虽说看来孩子有点精明,不过,这正是出社会后,必须拥有的社交能力。通常父母皆有用心于幼儿教育者,孩子学习机会较多,自然影响也较大。

  3. 增进沟通能力:父亲加入教养工作,常和孩子对话,对于年纪愈小的孩子而言,可增加机会接触拥有不同用语习惯的人,包括用词、语气等。令孩子能够了解每个人不同的语言习惯,不仅语言发展比较丰富,也能增强语词理解力,让孩子拥有较优秀的沟通能力。

  e..情绪型

  妈妈今天工作不顺,心情不好,回到家后又和爸爸因某事大吵一架,妈咪:生了小孩后,你有帮忙吗?你要知道这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的!我上班已经很累了。爸爸指着巧宁:我没照顾巧宁?你要知道,她用的、吃的,哪一样不用花钱啊!看到爸妈吵架的巧宁,在一旁大哭起来。

  负面影响

  当小孩于生长环境中,常需面对情绪控制不佳的父母时,会令孩子的察言观色能力比父母从不表现情绪者来得好,但是,父母并非每次遇到相同情况皆有相同情绪反应,相对地,孩子无法理解父母情绪反应,就会间接型塑孩子不懂得如何表达、调整自身情绪,不是模仿父母以直接、暴躁的方式表达情绪,不然,就是封闭自身情绪,不懂得如何抒发。

  改变方式

  1. 与孩子表明情绪不佳:当父母自身情绪不好时,郭李宗文建议,可和孩子清楚表明:我现在心情不好,可以让我独处吗?或是让我休息一下,好吗?毕竟与孩子互动若带有负面情绪,不会获得良好效果,不如直接表明,毕竟情绪不是不能存在的。当情绪调适得当后,再与孩子接触,以避免将情绪转嫁至孩子身上。其实人都有情绪,不仅是生气,像难过、快乐都是情绪的1种,无需刻意在孩子面前掩饰情绪,反倒可以直接和孩子说明,如此一来,可帮助孩子于自然情况下,学习如何正确表达情绪。

  2. 吵架避免使用负面言词:父母会生气在所难免,然而,如何将生气变成教养素材,则是一种智慧。她建议,父母双方沟通意见时,若确知自身不会使用贬损、批评等负面词语,其实可让孩子观看,让他懂得生气时,也可用理智方式处理。然而,若是无法避免激烈吵架,则不要让幼儿在场,避免孩子把父母不和归因自身。黄倩仪也表示,夫妻言语不和时,应适当隔离孩子,即使只是隔个房间都好,起码不会让孩子看到负面情绪表达过程。

  正面引导

  家长表明情绪不佳需要独处,其实是让孩子直接、自然学习调节情绪的1种方式,且透过此方式能让孩子了解,有情绪并非是件可怕或不应该之事,因为每个人都有情绪,父母若是能够在自己所言时间内,有效调节情绪,即成为孩子的良好示范,间接帮助孩子懂得如何表达、纾解自身情绪,提升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

  父母吵架.孩子并非旁人

  大多父母都认为,吵架是大人之间的事,跟小孩无关,但是吵架时,却很容易不自觉将孩子牵扯其中,孩子也可能因此将责任归咎于自身。即便父母吵架,并没有谈到孩子,但大声说话也很可能形成孩子的恐惧感,因此,黄倩仪建议,无论如何,吵架后,都需和孩子说明原因,并且强调现在已经没事了,以减低孩子心中害怕的感受。

  f.言语不当型

  今天爸爸、妈妈要带球球出门玩,但是球球一直哭闹,不愿意乖乖坐在车上,妈咪对球球说:你再不乖,我就不喜欢你啰!不然,你乖乖坐着,妈妈待会买玩具给你!爸爸接着说:再这样,就把你丢在这里唷!

  负面影响

  若父母常对孩子说:再这样,就把你丢在这里。类似恐吓性言语,很容易让孩子感觉被孤立,或是产生害怕感受。或是常说:你再不乖,我就不喜欢你啰!孩子不会想到以后要乖,反而会觉得爸爸、妈妈已经不喜欢自己了,而会做许多讨好父母的行为,期待父母重新喜欢自己,也就养成其依赖别人来肯定自己的想法,缺乏自信心。若父母总爱条件交换,像快去刷牙,妈妈才会喜欢你!容易造成孩子习惯懂得和别人谈条件,认为所有事情都可以藉由条件交换而获得。

  改变方式

  1. 先表明爱不会改变:当父母不喜欢孩子某些行为时,不需总用不喜欢你了表示,因为学龄前幼儿尚处于他律期,需要家长全面性支持,由他人告知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若是让孩子误以为父母不爱他,将会过度依赖父母,可能很难从他律期转化到自律期。

  2. 言谈对事不对人:黄倩仪谈到,父母生气原因多半是因事情而非孩子本身,指责孩子时,不需要说妈妈,不爱你啰!因为,这样孩子并不知道是哪一点导致妈妈不喜欢自己了,必须将生气的部分具体告知孩子,像是你不乖乖坐在车上,就会耽搁我们上路的时间。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