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宝宝的社交语言(4)

2009-09-07  |  

  从“抢夺”开始学习交往

  妈妈:“不听话”的小豆子

  我家的小豆子2岁半,我经常在她出门和小朋友玩之前,叮嘱她:“不可以抓小朋友,抓了,妈妈会生气,今天不会和你说话!“结果,小豆子还是抓了。我只好说到做到,一天板着脸不跟小豆子说话。小豆子却反应非常平静,不哭不闹,只是总会找些小事,故意麻烦我。

  专家:

  妈妈无意中错过了什么

  “自我为中心”是2岁多宝宝的思考特征。他们只想到自己的感觉与需求,而不考虑别人或周围的状态。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影响着宝宝的人际关系,因此,他们不容易产生与别人合作、轮流,或分享的行为。

  因为以自我为中心,这阶段的孩子对于玩具总以为“只要是我玩的,都是我的玩具”。为了捍卫玩具的“所有权”,他命令、威胁别人不要拿他的玩具,甚至以打人、抢夺的方式拿回自己的所爱。

  对这阶段的宝宝而言,“玩具”可比“朋友”重要多了。他只知道自己很想玩,若别人把玩具抢走,他会很难过、很生气,至于别人的想法与感受,他则无法体会。

  这个时候,妈妈不应该提出小豆子妈妈那样的要求。因为“抓小朋友”与“妈妈生气”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孩子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妈妈的情绪。妈妈也不应该要求孩子对未发生的行为做出承诺。这表明妈妈不信任他,他就是爱抓人的孩子,妈妈出去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会满怀焦虑,反而会真的抓人了。

  妈妈本来可以通过抓人事件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然而小豆子的妈妈却采取了不理不睬的消极态度使孩子陷入被抛弃的恐惧之中。小豆子不断找妈妈的麻烦实际上是他在小心翼翼试探妈妈对自己的爱,这样他就失掉了从错误中获得成长的机会了。

  让孩子自己解决同伴冲突

  孩子不是一开始就懂得什么是自己的,当他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仍然会抢夺。“这是姐姐的,请你先征得她的同意。”他并不会为了这一句话而放弃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得把他抱住“这是姐姐的。”真相也需要不断重复。大多数孩子会失望而哭泣,确实太令人难受了,那么喜欢的东西怎么就不能是自己的呢?

  最容易引起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抢夺玩具、食物等。孩子总会认为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懂得分享、合作,争抢是常有的事情。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