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的“相异构想”(3)

2011-10-09  |  

  2.对于“相异构想”的否定,必须针对其形成的原因引发学生进行思想交锋,不能依靠教师的单边活动,更不能简单地处理

  由于学生“相异构想”的顽固性,教师要设法给学生一个巨大的“震颤”,以动摇其顽固“信念”的基础。同时要设法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认知框架,组织讨论乃至争论,让学生清楚而深刻地发现“相异构想”产生的原因及其荒谬之处。如有的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拘泥地把一个文言偏义复词拆成两个单音词理解,如“冀缓急或可救助”中的“缓急”(《谭嗣同》)应该偏指“急”,但是这些学生却理解为“缓解与危急”。教师可以按这种错误的理解把全句翻译出来,给学生一个“震颤”,再引导他们讨论,重新确定答案。学生经过讨论和争论,深刻地认识到:文言文词汇确实以单音词为主,但是也不可以把一个文言双音词当作两个单音词。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文释义”,因文辩词。这样,由思维定势造成见到两个文言字就以为是两个文言词的“相异构想”,便会得以纠正。

  3.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中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已趋完善,进行逻辑思维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具有发现和改变“相异构想”的基本能力。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于概念的细微分辨能力,对于有微妙差别的两个概念,必须先能分辨出来才能谈得上理解。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况发生,教师讲授某一知识概念时,学生在潜意识中却错误地理解为另一个与之相近的概念,两个不同的概念有时会“同路”很久以后才“分手”。“分手”之前,学生一遇到有关问题便发生错误而不自知。至于由于字词的细微差别辨析不清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如现在不少高中生总是把“毕竟”的“毕”写成“必须”的“必”。因此,经常引导学生辨析一对概念或字词的细微差别,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严密性和全面性,使他们不仅能进行“点”式和“线”式思维,而且能进行“面”式思维。例如,笔者根据拿破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求学生写一篇《谈将军与士兵》的议论文。不少学生由于“相异构想”的影响,议题只谈了一个方面——只有想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后来经过教者评讲分析,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列出了四个方面的分论点:①有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是好士兵;②有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③有些想当将军的士兵是好士兵;④有些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多次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是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相异构想”的。

  另外,教师要深入了解和关心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崇敬感;在讲授新知识和新概念时,要注意运用有趣的事例、生动的语言,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注意运用延迟评价原则,先归纳学生的不同意见,然后验证,以便抵消学生的“相异构想”,达到强化正确知识和概念的目的。教师还应该在学生学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要求学生将正确的内容与“相异构想”进行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建立正确观念的重要性,达到彻底清除“相异构想”的目的。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