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要求(3)

2010-12-21  |  

  在引导学生熟练运用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而应引导学生多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策略,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符合“课程目标”规定的要求,并尽量与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紧密结合,切忌层层“加码”,从而让“奥数题”堂而皇之地进入课堂和考题中,致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感。此外,教材内容一定要对教学发挥好正确的导向作用。

  2.应用的要求要恰当

  策略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应用时不宜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学“画图法”后,有的老师规定学生做每道题之前都要先画图,而且画的图一定要符合老师的要求,这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画图这种策略产生厌烦情绪。我认为,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实效、因人而异。对于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能轻松解决的问题就未必要画图。画图也不必过分讲究,只要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画个“简图”或“草图”也未尝不可。总而言之,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种鼓励个性发挥的意义之下,创新精神的培养才会成为可能。因此,教学中应该鼓励创新,提倡形式个性化。

  四、自主性

  1.让学生产生学习策略的欲望教师要精心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解题策略的内在动机。例如,在教学“枚举法”时,可精选需要应用枚举策略解决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的枚举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枚举活动。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感受和体验策略的价值。为什么要使用枚举法?怎样使用枚举法?使用枚举法有什么好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枚举法?以现实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使枚举变成了有意义的自觉行为,而不是机械被动的接受。

  2.让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

  解决问题的策略不能直接从外部输入,只能在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而获得。而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的意识与感受。因此,让

  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应当成为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学生在经历策略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让策略的学习过程成为发展策略意识的途径。例如,一

  位教师在教学“替换”的策略时,通过自主探索——回顾反思——变式训练——对比概括等环节,组织学生开展画图、叙说、推理、验证、比较、概括等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完整地经历替换策略的形成过程.使教学活动扎实有效。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