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要求(2)

2010-12-21  |  

  二、综合性

  1.教学目标应体现全面性

  教学时,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某种解题策略,而应力求体现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形成过程,还要关注学生数学思考、 情感与态度等的发展,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要让学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要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教学内容应体现完整性

  “完整性”并不是说要把所有的解题策略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完整性”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要将解题策略的教学贯穿于小学的各个阶段。具体内容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水平作出合理的安排,并形成一定的序列。低年段仍然以渗透为主,但一些一般的策略,如分析法和综合法等,还是必须尽早加以训练。

  二是在教学好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策略的同时,教师还可结合教学实际需要,适当补充诸如猜测、类比、验证、试验、延伸等有助于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常用策略。三是不能让解题策略的教学昙花一现。也就是说,不能只注重集中性学习,而忽视经常性的 应用。

  3.教学方法应体现灵活性

  一方面不能将解题策略的教学单一化。教学时,教师不能孤立地教学某种策略,而应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有机地将前后策略联系起来,提高策略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不能将解题策略的应用呆板化。有时仅用一种策略还较难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时就需要用其他策略辅助,如运用“倒推”策略时还往往要以列表法、画变化图或画线段图等策略为辅助,让事物的变化过程直观、简明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进行倒推。

  三、适度性

  1.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由于受传统应用题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依然会把学会解像教材例题类型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采用“题型+题海”式的教学策略。教材为了便于体现策略的应用价值,选取的问题又大多是奥数训练的内容。如教学假设法用的就是“鸡兔同笼”题。这样,容易导致教师走人解题策略教学的误区。于是很多教师都在埋怨 “新课标”的要求太高了,怎么把数学竞赛的内容都编进了教材?要消除上述误解,必须正确认识“问题解决”与“策略应用”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需要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尽管认识策略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习策略的价值,但是教学时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用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