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策略(5)

2010-11-03  |  

  幼儿的探索发现,常常出乎成人意外。大多数的百科全书上都说蚕的一生脱四次皮。可是,孩子们经过了自己的喂养却推翻了“科学结论”,发现了蚕宝宝的一生共脱五次皮。他们观察到蚕宝宝换了三件衣服后就开始吐丝结茧,在茧里换第四件衣服后变成蛹,蛹变成了飞蛾脱下了第五件衣服。孩子们的观察多么仔细,何不值得我们为之而赞叹!

  4、幼儿的困难——适时引导

  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碰到困难没办法解决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否则,幼儿会对科学探究失去兴趣与信心。在《有趣的叶哨》活动中,起先,教师提供样品,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探索制作叶哨(教师原本认为此探索过程很简单)。然而,大部分幼儿都碰到了困难,活动进行不下去,这时教师倘若不进行适时指导,孩子们就无法进行下一环节的探索活动。

  5、幼儿的质疑——共同解决

  科学活动中,幼儿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这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让幼儿不断产生新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对于孩子们的质疑,可以鼓励他们请教师(或父母)把问题写成文字;也可支持幼儿把自己的问题用绘画加符号的方式表达出来。孩子的问题是探究的开始,教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途径有:

  (1)鼓励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答案。孩子们发现蚕宝宝不吃东西,就会产生问题:“蚕宝宝为什么不吃东西?”他们有很多猜测,教师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引导性地提问:“蚕宝宝是不是生病了?”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找到了答案:蚕宝宝要换衣裳时(蚕眠)不吃东西、蚕宝宝刚刚换好衣裳时不吃东西、蚕宝宝要吐丝前也不吃东西。

  (2)鼓励幼儿,并尽可能和幼儿一起通过查阅参考书籍来解决问题。如:神舟六号上天,幼儿有问不完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看电视、看书、看报纸、听广播、求助成人、上网查询等方式去获取信息。从而,让孩子明白信息获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6、幼儿的成功——分享快乐

  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成功,并始终关注孩子的成功。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常常为自己的发现而惊叹,为成功而欢呼雀跃,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方式表示肯定,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7、幼儿的失败——总结经验

  幼儿尝试了失败才会在失败中自我修正,寻找到成功的途径。如:《空气的压力》实验失败,孩子们得出的经验是:

  ①手帕没有全部塞入杯中;

  ②倒扣入水中时,杯子倾斜;

  ③还没完全拿出水面时,就将杯子往上翻。

  正确的做法是:手帕在杯里要塞紧,垂直倒扣入水中并垂直拿出水面,速度要快。

  8、幼儿的结论——归纳提升

  幼儿在活动中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比较表浅、零碎的,教师应善于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如:《有趣的泡泡》,孩子得出的结论是:“我看到的泡泡都是圆的”,教师则帮助幼儿进行提升:泡泡的成形与工具的形状没有关系。

  总而言之,科学活动实施前重在设计,科学活动实施中重在指导,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科学教育的目标。教师要把握好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点,才能大力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有效性。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