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一年级下册)

《劝学》教学实录

2008-10-27  | 实词 劝学 虚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文意。

  步骤与方法:?

  1.看“预习提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

  2.教师出示应掌握的实词和虚词,让学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弄明白。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答。

  3.同位(桌)轮流口译课文。翻译不准确的,对方应指出来加以纠正或共同讨论;二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决。

  4.教师提问几个重、难点的语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上课)

  师:同学们,荀况特别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就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请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集体)“学不可以已。”

  (板书:学不可以已)

  师:请同学们齐背第一自然段。?

  生:(集体)“学不可以已……君子博不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请问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学生举手)××同学回答。

  生(1):论述了学习的意义。

  师:运用什么方法论述的?

  生(1):比喻。

  师:很好。本文作者运用了5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者以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板书:青青于蓝,冰寒水)××同学,请你回答。

  生(2):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过程会发生变化。

  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2):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

  师:对。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板书:直木为轮)(学生举手)××同学。

  生(3):说明事物可以后天改造。

  师:对。谁能说得更全面、更具体些?(学生举手)××同学。

  生(4):比喻说明人的资质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而且一旦提高和发展了,就不会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即人若不断地学习下去,会发生质的变化。

  师:很好。“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板书:金就砺、木受绳)

  生:(集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板书:知明而行无过)

  师:此句与本段哪句相照应?

  生:(集体)“学不可以已。”

  师:对。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把这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这里作者运用5个比喻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人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停止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劝学”教学实录》摘要:不准确的,对方应指出来加以纠正或共同讨论;二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决。4.教师提问几个重、难点的语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5.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上课)师:同学们,荀况特别强调教育和后...
相关文章慈利县劝说学龄儿童上学劝学
蒙氏美劳活动“画表情”教学实录幼儿教育案例分析
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池》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特别的作业》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送阳光》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做什么事最快乐》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4》教案
鲁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四个太阳》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教案
鲁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松鼠和松果》教案
浙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乌鸦喝水》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