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下《整理与复习─数学思考》教材分析(3)

2015-07-06  |  

  例2通过列表的方法,逐步缩小与A同班的人的范围,最终确认唯一符合要求的人。这种不断排除矛盾、推出必然结果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演绎推理。

  例2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教材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式试一试”,意图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此题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常用策略“排除法”。在表格中,“1”和“0”分别代表“到会”与“缺席”。通过列表的方法,可以直观、清晰地呈现已有信息,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推理得出结论。随后引导学生“想”介绍了依据表格完整推理出A、D必然同班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两人不可能同时参会,也不会同时不到会。依据这种思路,学生可以自己推理出B、C分别与谁同班,进一步感受列表分析的优势。教材中的“做一做”是新增加的内容,既可以列表解决问题,也可以直接推理。例如,因为丁叔叔不是工人,那么他只能是教师或军人。如果他是教师,那么他和王阿姨就职业相同,这与“只有刘阿姨和李叔叔职业相同”产生矛盾,由此可以得出丁叔叔是军人的结论。

  (三)等量代换

  例3是等量代换的内容。等量代换指的是把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这种思想是演绎推理的基础,在《几何原本》中,第一条公理就是“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

  例3,利用等量代换进行推理,为中学学习解方程做准备。第(1)小题实际上就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消元法。寻找两个式子中的共同量,通过代入求值,就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例3的第(2)小题,以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有理有据地进行推理的过程,感受推理的严谨性。此题的推理过程,已初显“形式化证明”的样子,也是为例4的学习进行铺垫。此题中,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利用的是等式的性质。而最后一步,实质是利用了等式的传递性(即:若a=b,b=c,则a=c)进行推理,这是一种关系推理。这些性质就是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公理”。

  (四)简单的几何证明

  例4是一道经典的用演绎推理来进行证明的几何题。

  例4实质上是一道初中学习所要接触到的“对顶角相等”的证明题目。但是此处的编排,并非真正意义上教学的“几何证明”,而是仅仅让学生初步感受运用一些“公理”(如等式的性质)进行数学推理的过程。例3为例4的推理提供了知识基础,同时也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平角的概念、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知识解决问题。不要求学生学会书写规范严谨的证明过程,但需要学生学会用“说理”的方式证明结论。

  以 “推理”为主线的这几个编排内容,可以让学生系统经历从一般到特殊(归纳)、从特殊到一般(演绎)的思维发展过程,深刻感受推理的价值。教材的编排注重体现思维发展的过程,并在多处呈现一些启发式的问题,给予醒目恰当的提示、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经历并理解推理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形成思想方法。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练习题
[小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初步知识》单元教
人教版六下《统计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表》说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实际测量》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实际测量》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