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我们都是同龄人》教学规划(2)

2013-05-08  |  

  总体教学目标:

  (一)课程目标: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单元目标:

  1、态度目标。乐于与邻里友好相处。对自己的家居环境有责任感。尊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劳动。尊敬老人,友爱残疾人,关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同龄人。

  2、能力目标。对邻里交往中的行为是否文明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理解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区别。懂得老年人生活中的特殊需要,懂得残疾人应当得到尊重和帮助的原因。能够理解和接纳不同生活背景和环境中的同龄人。

  3、知识目标。知道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一些常识。知道不同的职业及其劳动都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知道职业的差别。了解老年人和残疾人生活中的特殊需要。知道不同环境中的儿童有同样的健康发展需要。

  (三)主题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了解不同地区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国际理解。

  2、开拓学生眼界,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关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同龄人,由此感受自身幸福,并引发学生生成关心、同情等情感。

  3、知道不同环境中的儿童有着对健康成长的相同需求。

  4、了解困难地区孩子的生活情况。懂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意义,并积极参与手拉手活动。

  5、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

  (四)各主题目标:

  主题一:同一蓝天下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了解不同地区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国际理解。

  2、开拓学生眼界,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关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同龄人,由此感受自身幸福,并引发学生生成关心、同情等情感。

  3、知道不同环境中的儿童有着对健康成长的相同需求。

  主题二:我们一起手拉手

  1、了解困难地区孩子的生活情况。

  2、了解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同龄人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环境下的同龄人,懂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意义,并培养学生关心别人,同情弱小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了解不同地区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国际理解。

  2、开拓学生眼界,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关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同龄人,由此感受自身幸福,并引发学生生成关心、同情等情感。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