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新拓展(5)

2008-10-18  |  

  1、从“实用工具”到“价值判断”的评价思想取向的变迁

  早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持形式主义观点,脱离教师教学的意义世界和精神生活,将教学评价束缚于有限的“测量”领域,追求外在形式,拒绝回答有关生命成长、精神发展、道德完善等价值领域的问题,只是就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定教学目标相符合的程度进行描述,其标准是预定的,详细说明的教学目标与教师相关的价值取向问题则在教学评价活动的考虑之外。

  现在,人们开始关注教师的教学,开始把关注教学结果以外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教学评价的根本,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不是对教学现象的简单客观描述,而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如开始考虑这种价值是否符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是否有助于促进教师可持续的教学行为,是否有助于增加和丰富教师积极的教学,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等问题。

  2、 从“相互对立”到“合作融合”的评价主客体关系的变化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把教师及其有关人员排除在外,学校领导、管理者是评价活动的当然主体,他们的价值观是评价的唯一根据。教师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无法在评价中维护自己的权益,阐述自己的见解,使得评价主客体即领导和教师之间形成紧张对立关系。

  新的评价观认为,评价主体应成为评价客体的想法与信念的诱导者、牵引者和合作者,也就是更加注重发挥教师的作用。通过教师的积极参与共同确定教学评价的内容要求,由教学评价的主客体共同承担实现教学评价目标的职责。在这种评价理念的引导下,主客体之间形成新型的伙伴型关系,使得教学评价朝着促进个体完满发展的方向努力,也就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3、从“关注选拔”到“关注发展”的评价功能的演进

  如泰勒模式就是衡量教学活动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教学评价只能起到对教学效绩分类划等的功能,形成了“为评价而教学”奴化教师的异己力量。

  “评价不是证明,而是为了改革”的观点认为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教学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学并促进教师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教师的表现;评价要关注教师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教师个体的差异,激发教师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教师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4、从“标准单一统一”到“多元丰富”的评价标准的更迭

  传统的教学评价为了能够有效地预测和控制教育教学现象,把评价对象之一——教师的教学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或常模之下,用评价者认为的单一的或统一的价值观来要求教师教学,使得教师教学的个性差异被抹煞。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