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的自由表现与表达(3)

2014-10-29  |  

  * 发现并描述糖果造型的多样、美丽及享用时的快乐心情;

  * 迁移生活经验和泥塑表现经验,探索多种制作的方法,乐于塑造自己认为美的糖果;

  * 大胆表现和表达,体验美术表现的乐趣。

  三、研究教师提问意图,判断并反思师幼互动的教育效果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师幼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有效合作,对幼儿最大的帮助和支持就是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法引发幼儿更高级的心智功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迁移和内化。在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教育效果是以教师能否帮助、支持幼儿个性化、有创意地学习来判断的。而本次活动,教师支持、帮助的主要策略是提问。

  《指南》建议,“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根据这一教育建议,美术活动的提问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或发散式提问,才能有效支持幼儿对美的个性化感受,促进联想、想象及创新。

  本次美术活动主题选择了“糖果”,“吃糖”这件事是幼儿的大爱,经验较多又极感兴趣,教师的提问引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因此幼儿乐于参与,有话想说。师幼之间确实互相“动”了起来,但教师却明显表现出对幼儿反应的不满,这是因为幼儿反应的热烈程度并不完全符合教师的提问意图和对课堂节奏的计划。因为“你吃过这样的糖果吗”、“这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这三个问题,是指向“迁移生活中吃糖果……的经验”这一活动目标的,幼儿的回答基本上是针对前两个,比如 “吃过”、“圆圆的”、“三角形的”。至此,教师觉得已经完成了调动经验的环节,应该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了,但幼儿的兴趣点还在个性化表达上,教师有些被动并试图以按秩序发言的方式加强课堂控制。可见,在教师心目中师幼问答互动的主要意图是调动幼儿原有生活经验为下一步的泥工操作做准备,且从问题类型来看,前两个提问指向封闭答案,仅最后一个提问有着开放性的特征。问题的设置不利于促进幼儿个性化发现美和有创意地表现美。这样的师幼互动将很难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怎样的提问能增强师幼互动的教育效果呢?笔者建议,围绕“让幼儿发现并描述糖果造型的多样、美丽及享用时的快乐心情,乐于塑造自己认为美的糖果”这一主要目标,教师可鼓励幼儿从家中带糖果实物或者图片来,设计使用:1.你吃过什么样的糖果(引导幼儿描述糖果的形态,调动原有经验),2.你喜欢哪种糖果,为什么(引导幼儿体会糖果带给自己的愉悦感与美好心情),3.你觉得它漂亮吗,哪里最漂亮(引导幼儿发现糖果造型设计的艺术形式美,为后面的艺术造型表现做准备),这一类鼓励幼儿发散思维与想象的问题,并鼓励幼儿用油泥做一个“你自己觉得最漂亮的糖果”。教师用这样的提问和指导语与幼儿互动,才能有助于支持幼儿对美的个性化感悟与表现,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上述三方面的分析与讨论表明,要促进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实现发现美、创造美的教育目标,并有机融合语言教育,教师应灵活运用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等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保证教育目标的全面落实;研究学科领域,从核心教育价值入手确定表现性的活动目标;设计采用启发式提问、发散式提问,提高师幼互动的教育效果,最终促进幼儿在感受与表现美的过程中,充分地自由表现与表达。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