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算用结合的实效性(4)

2010-12-13  |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应该放弃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讨论,虽然也不需要象以前教学应用题那样一定要每个学生都要烂熟于心,但至少让学生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遇到这类问题,我们可以按这种模式去解决。只有这样应用才能与计算携手共进,而不仅仅是为引入计算、理解计算服务。

  3、要求——明确解决问题的层次提升

  教师要明确解决问题各阶段的要求,既不要拔高要求又不要降低要求。明确要求,首先是明确呈现要求。一年级的实际问题主要是靠情境图呈现的,如:一年级下册第19页的“求总数、求剩余的问题”就是以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一个情境为主线,利用学生课外活动的捉迷藏、丢手绢和踢球情境图来呈现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二年级出现了很多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如:二年级下册第5页“面包房的数学问题”,就是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呈现数学信息,“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我们买了22个面包。”“我们买了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这些条件和问题都是配以图画一起出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有利于他们理解题意。随着年龄的增加,三年级纯文字叙述的实际问题比较多。三年级下册第56页“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练习”,在出示信息和问题的方式就与一、二年级有所差异,“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这道题已经以纯文字的形式出现。

  其次是明确知识点上的要求。一年级上册的用数学着重于合并关系求和问题的解决,如一年级上册第96页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多次出现求和的解决问题的题。一年级下册有所提升,侧重于相并关系求差问题的解决,如:一年级下册第72页就出现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问题。二年级上册再上一台阶,侧重于简单乘法应用问题的解决。二年级上册第59页和第76页等多次出现简单乘法应用问题的解决。二年级下册开始侧重于两步计算的问题解决的题。如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就大量出现两步计算的问题解决。也就是说,学生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他们的应用能力也是在拓展的,计算与应用是携手共进的,每一次用数学的过程实际上也都是一个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提高的过程,因而每一单元的用数学也都有着它本身的教学重点。

  三、寻求算用结合中“算用并重”的教学实效性

  计算与应用的教学是由应用切入到计算,然后再进行计算的探索与研究,之后再由计算技能的逐步提升,转而进入应用的提升。而其中计算与应用虽然都有自己发展的脉络、线索,但它们是相互缠绕着的两条线索,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条拧在了一块儿的两条线。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