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算用结合的实效性(3)

2010-12-13  |  

  算用结合中“侧重用”的教学也就是我们说的用数学或解决问题的教学。用数学一般都安排在学生比较熟悉本单元计算之后,而且以新的应用模式出现。教学重点侧重于应用,而计算则为应用服务,注重应用题的模型建构,而且问题解决的方法也较以前有所提升。学生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他们的应用能力也是在拓展的,计算与应用是携手共进的,每一次用数学的过程实际上也都是一个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提高的过程,因而每一单元的用数学也都有着它本身的教学重点。

  1、铺垫——做好解决问题的前期渗透

  在教学实际问题之前,教师要采用渗透法做好铺垫:一是在数的认识中作铺垫,数是生活中具体事物数量抽象的结果,在书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和数不离量的原则,训练学生用数说话。如,在“认识1—10各数“时,要训练学生用1—10各个数说话;二是在加减法的认识中作铺垫,加减法是学生最初学习的运算,实际问题的教学是在认识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学习解决的实际问题最初也是加减运算。加减法的认识大多结合具体情境,在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无论是一图一式、一图两式还是一图四式都要让学生说情境图,说过程,让学生说算式,列算式。

  如,在一年级上册正式接触实际问题之前,结合情境图安排了“3+2=□、5-2=□”的内容。这些内容蕴涵着实际问题的已知信息——条件和问题,为正式学习解决问题作了铺垫。教学时要让学生看清情境,通过说话把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表述出来。问题解决以后,再让学生把情境中的信息、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整地复述一遍。也就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图、观察情境,说图、说情境、从中获取信息,步步深入,最终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注重解决问题的思考分析

  重视过程就是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即让学生观察图、观察情境,说图、说情境、读题,从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已知信息和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之间存在的关系,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获取的信息与所要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问题解决后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

  如,二年级下册第31页“解决问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有了前面解决一步计算问题的经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信息能力,很快会说出自己发现的信息: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想买6辆小汽车,一共要付多少钱?学生在看图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并为将来找中间问题打下基础。当学生发现小汽车的价钱不知道时,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发现必须先求“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或者教师的点拨,让学生根据“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这个信息可以算出一辆小汽车的价钱,再根据一辆小汽车的价钱和第二个信息“想买5辆小汽车” 就可以求应付多少钱。对于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