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创造的热情(2)

2015-05-04  |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是不被人看重的差学生,在他退学回家的日子里,他的母亲将他带到了地下室的工具间,在那里为他准备了各种宜于操作和试验的材料与工具,爱迪生就是从动手摆弄这些材料开始走向发明之路的。可见,适宜操作的材料与工具对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乃至创新幼苗的萌芽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恰到好处地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宜于操作的材料与工具,让幼儿在广阔的动手空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

  三、重视幼儿动手的过程,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创新幼苗茁壮成长。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自身对做的“过程”比对做的“结果”更感兴趣。动手做的过程给幼儿带来极大的满足感。我们应当看到幼儿的许多创造行为就表现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之中。所以,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有利于养成幼儿再创造的信心。

  幼儿动手创造还需要一个和谐的、具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可以说,有安全感和自由感的儿童,才可能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儿童。为此,教师要多对幼儿说些支持鼓励的话语。例如,在蒙台梭利实验室里,听到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慢慢来,总会越来越好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妙之一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幼儿与教师形成了一种良好、宽松的心理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孕育的创造幼苗定会茁壮成长!

  四、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在活动中,教师要时刻观察留意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和交往能力等,必要时老师选择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做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如科学活动《物体的沉与浮》,先让幼儿自己玩水,把各种材料的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它们有什么变化,什么东西沉入水底,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引导幼儿思考铁制的轮船为什么能在水上航行,通过实验锡纸团和锡纸船在水里的变化,感知铁船航行的沉浮原理。在点拨引导下,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既获得了感性的经验,又有效地激发了探索精神,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五、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教师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设计并布置一些活动区域,制作并投放一些活动材料,这只是活动区教学的起点,不是活动区教学的全部。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区探索活动的同时,通过认真地、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教师在活动区中的工作应该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进行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活动区教学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幼儿的素质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多给幼儿一些动手的机会,重视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要让创造的灵光从他们的手指尖上闪烁出来就必须从“扎根”开始做起,唯有从“扎根”开始培育出的创新之花才会越开越艳,越开越美!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