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的认识与培养学生的数感问题

2014-11-26  | 学生 对数 情境 

  1、被感知材料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正是基于数感与生活经验的特殊联系性,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真正地建立起数感。从这一点来看,“数感”主要的培养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发现探索,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而作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助其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被感知材料应便于学生对比类推。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感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由此可见,通过比较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数感。由此可见,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中,使数感得到发展,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在各个计数单位的认识上。有了这些经验的积淀,让学生通过感知到的比较小的数的材料去感受大数,想象大数到底有多大,就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学生在头脑中确实可想的。

  3、被感知材料应丰富学生的多种体验。

  数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他们的思维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他们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力也异乎寻常。因此,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大量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不断的自觉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感知觉能力,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表象,才能为数感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感的建立需要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多次与文本对话,并借助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蕴蓄,从而真正实现对数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建立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数感培养方案,多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切切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过程的效度。这样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且会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数感的建立、形成、发展和深化,学生的心中一定会更加有“数”,他们的整体数学素养一定也会大大提高。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对数的认识与培养学生的数感问题》摘要: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发现探索,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而作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助其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被感...
相关文章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创新思维的培养。北师大:《买文具》教学设计
浅探以围棋辅助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新理念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求异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
恰当运用学具 提高学生数学兴趣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探究《画垂线》
开展数学教研学习导学案教学应用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