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把固体放到水里》说课(刘春爽)(2)

2013-05-17  |  

  2、静静等待一段时间,及时将实验现象写在记录表中。

  3、注意桌面的清洁。

  这三条实验注意点既提醒了学生如何有条理地实验,又提示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态度,还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分组实验:把固体放到水里,观察沉浮)

  对于改变物体大小是否能够改变物体沉浮,大多数学生存在着一个错误概念,为了纠正学生的这个错误经验,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因为演示实验可以有效清晰地传递相关的科学信息。

  (演示实验:把土豆片放到水里,观察沉浮)

  沉浮现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现象,在这里只是向学生演示一些现象,促使学生去思考影响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原因,对于沉浮的内在物理机制,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密度这一概念,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可得到进一步的补充。

  (二)认识固体的溶解现象

  在这教学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实验,第一组通过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让学生认识溶解,第二组通过把土壤放入水中让学生意识到有的物体在水中能够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够溶解。

  在做盐和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时,我采用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因为盐的溶解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是食盐溶解的过程却会因为食盐溶液是无色透明的,而不能让学生理解,所以我采用了演示实验法

  (演示实验:食盐溶解)

  因为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可以比较完整地展示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因此我把这个实验作为分组实验。

  为了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我在实验前提出了如下要求:

  1、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不要摇动杯中的水;

  2、大约2分钟后,用玻璃棒在水中轻轻地 搅拌一下,观察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3、动作要轻,不要碰坏烧杯!

  放入水中不立即搅拌,而要等待两分钟,这是通过停顿控制学生的操作节奏,使学生能够细致观察到溶解的细微过程,而不停留于肤浅的动手操作。

  (分组实验:高锰酸钾的溶解)

  高锰酸钾由固体变成了小微粒扩散了在水中,这时结合上一组沉浮实验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溶解、什么是不溶解:像盐、高锰酸钾等放入水中消失的现象就是溶解,而小木块等放入水中的现象是不溶解。

  为了巩固学生的溶解概念,我还特别安排了一个把土壤放入水中的实验

  (分组实验:把土壤放入水中)

  土壤是由腐殖质、黏土、沙子三部分构成的。当学生把土壤放到水中,很快就会发现:停止搅拌后,沙子就会慢慢地沉淀下来,而黏土还悬浮在水中,同时水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很明显,土壤不能完全溶解。这时,学生对溶解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总之,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关键就是通过动手做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探究型的活动建立起沉浮和溶解的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本课的难点在于溶解概念的建立,沉浮现象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来,而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现象,并不能直观地理解,因而必须通过细致而有严谨的观察来完成这个概念的建立,高锰酸钾无疑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材料。土壤实验的操作,既可以使学生明白土壤中的物质既有沉浮现象,又有溶解和不溶解现象,还可以为下一节课研究固体和水的混合分离作一个前期教学准备。

  八、板书设计

  沉 浮

  2.把固体放到水里 ......

  溶解 不溶解

  它呈现了本课的核心概念和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后的一点想法:要让学生在热闹中静思默想,除了轰轰烈烈地做实验,还需静静思考问题的本质。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