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习作教学(5)

2013-05-17 作者:李香艳 |  

  2、构思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是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少年闰土》。写动物可以以《白鹅》为例。

  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3、表达

  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经过了观察、构思、表达三个环节就要求学生写了,可是学生在动笔写的时候,我们又发现这样的问题:一是离题,二是无话可说,三是干巴巴的。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三种毛病呢?

  为了使孩子写作文不离题,就要教孩子在开头和结尾点题。现在不要教孩子什么点题技巧,让孩子在文章的开头把题目重复一下即可。比如国庆节假期里,老师让孩子写一篇题目为《国庆节》的作文,孩子在开头是这样点题的:“国庆节,是祖国母亲的生日。”文章结尾没有点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写几个字点题,学生就会写道:“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国庆节,也是祖国妈妈的骄傲。”孩子在开头点了题目,就不容易写走题了;在结尾点题,则能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凑。在比如今天五年级的作文。

  写作文无话可说,是因为孩子不善于从多个角度观察写作对象。让孩子有话可说,就要教他从多个角度观察写作对象的方法。比如写《我的妈妈》,孩子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这时,就可以告诉他:可以写妈妈的模样,妈妈的习惯,妈妈和你之间发生过的事情;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观察角度,比如妈妈的模样,可以写妈妈的眼睛、鼻子、嘴巴、头发,妈妈的习惯可以写看电视、看书、口头禅。这样,角度多了,孩子就有话可说了。小孩子的作文,所写的无非是人物、事物、景物,观察的角度都差不多,这样指导几次,孩子练熟了,就不会再感到无话可说了。

  学生习作干巴巴,打个比方,就是只有几根筋和骨头,没有肉,一点也不丰满。假如写树,他就写:“这棵树很高很高,有很多树枝,长了很多叶子”,不就是几根筋吗?再比如写景文章,学生往往会写这景太美了,非常空洞。要想孩子写作文生动,可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后缀,二是添修饰,三是用比喻。

  什么是加后缀?就是在形容词后面添加补语。比如说花儿很红,就可以说“花儿红得像鲜血染过的一样”,“像鲜血染过的一样”就是后缀。什么是添修饰?就是在动词前面添加状语,在名词前面添加定语。比如说孩子进班了,就可以说“孩子晃晃悠悠地进班了”;比如说这是一支旧钢笔,就可以说“这是一支比我奶奶年纪还要大的钢笔”。“晃晃悠悠”就是状语,“比我奶奶年纪还要大”就是定语。至于用比喻,那就很简单了,家长会,孩子也会,关键是要用得恰当,这就需要孩子加强对生活现象的观察。

  习作没有诀窍,更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写”。

  读书是学习,是吸收,是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告诉我们“读书自有

  好处”的道理。

  “多写”是泛指,是相对于“不动笔”与“少动笔”而言的。“多写”指多

  动笔墨,“多写”还要“巧练”。

  “课内训练作文”是必需的,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命题,教师提供作文素材,教师指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目的是多方面地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然而,事物有其两面性,这样的训练往往会有局限性,会抑制学生的写作热情,因为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去写不熟悉的,乃至不喜欢的东西。

  而“课外生活作文”则让学生去写“放胆文”,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什么,就反映什么。只要“有所感”都可以收于笔下。因为没有了束缚,学生的写作热情可能被激发。学生在毫无约束的状态下写出的作文,可能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真实生活的感受。因此,会 “有看点”。这样的作文才有可能题材新颖别致,内容真实可信,语言鲜活生动。让我拍案叫绝的作文,大多来自于学生的“课外生活作文

  时下,老师对学生“作文前”的工作做得不少。做个游戏,搞个实验,演个小品,看个录像,甚至带着孩子去野外、商场、体育馆实地体验和考察,然后,让学生写作文。这样做,对那些找不到写作素材的学生来说,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作文,毕竟是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客观事物以及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工夫要下在语言文字上的。

  因此,教师还要在“习作后”多下一点工夫:

  1.面批。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身边,批改给他看。

  2.集体批。选择一两篇比较典型的作文,当堂批改。

  3.学生互批互评。将学生分成小组,请小组成员集体讨论评改。

  4.结对子批改。让学生自由组生去熟悉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合,互相批改。

  5.上好讲评课。教师在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分析。表扬好的,鼓励差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上只是我对习作教学的理解和思考,还希望各们老师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共同携手,撑起昌图小学习作教学的蓝天!

  最后,谢谢各位领导、老师对我的包容,也希望得到与会各县区教研员的支持与帮助,使我们昌图县小学习作教学更上一层楼!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