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与“知足常乐”

2011-11-01  | 常乐 知足 知足常乐 

  “随遇而安”和“知足常乐”,这是二个人们非常熟悉而且经常使用的概念。两个概念的涵义相差无几,它们告诉人们同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要求人们在任何的环境中都能乐天知命,安于现状,与世无争,悠然自得,没有更高的要求,感到满足。

  因此,有一些长者经常以教训的口吻指责一些对这也不满、那也不满的小辈说:“何必对自己过不去呢?何必经常自寻烦恼呢?看我,生活得多自在。知足者,常乐也。” 在现实生活中,也的确有不少人经常用“随遇而安”和“知足常乐”作为自己与世无争的座右铭,希望自己安安稳稳,希望他人不要前来打扰,平平宁宁地走完一生。问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得到的回答是:“何必呢?不争,也不错,生活得蛮不错。”

  如果从心理学上来分析“随遇而安”和“知足常乐”,那么可以将其看作是人们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社会适应有两种方式: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所谓积极的适应,指的是个体试图通过积极的努力,增强自己行为的动机和态度,使自己对变化了的环境,获得一种优势的或支配性的地位。所谓消极适应,指的是对变化了的环境采取没有摩擦的、简单反应的方式,或是跟随大流,或是心甘情愿地使自己处于服从他人的地位,这类人没有过高的要求,有时对自己的合理的需要反而采取压抑的方式去顺应他人。那么,“随遇而安”和“知足常乐”属于哪一种社会适应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而我的观点是:有积极的一面,但基本上属负性的,因为它的基本特征是:“满足现状”和“以不变应万变”。

  “随遇而安”和“知足常乐”的“积极作用”。 当看到自己的欲望难以达到时,人们可以用它来抑制不切实际的欲望,因而“只知耕耘,不问收获”,这类人一般不会欲壑难填,不会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错误,心态很是平稳,日子过得倒是太平。

  当人们缺乏适应、创新能力时,可以用它作为“阿Q的自潮方式”来重新平衡自己的内心的矛盾,解除因欲望不满带来的痛苦,这类人不会自寻烦恼,更不会自我折磨; 在竞争非常剧烈的情况下,它还可以使一些人将它作为退出竞争的“理由”,减少人际之间的冲突,而他人因为看到这类人构不成对他利益发展中的威胁,也就不会找上门来挑衅、寻事生端; 也有不少人将它作为自己对他人“谦让”的信条。

  因此,不能将随遇而安和知足常乐认为是绝对的消极。但是,鉴于“随遇而安”和“知足常乐”的基本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常常发现以下这样类型的人具有它的特征。

  第一,胸无大志,无所要求的人:这类人满足于现前的利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混混庸庸,缺乏积极的进取精神,没有更高的欲望和要求,只求平安,但求无过,安于现状,没有积极进取心;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随遇而安”与“知足常乐”》摘要::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所谓积极的适应,指的是个体试图通过积极的努力,增强自己行为的动机和态度,使自己对变化了的环境,获得一种优势的或支配性的地位。所谓消极适应,指的是对变化了的环境采取没有摩擦的、简...
相关文章孩子更容易知足常乐星 愿
学会理解、忍耐、宽容、沉默、放弃、改变西师大:《积累与运用(六)》教学设计
小议当前体育教育中的思想品德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全面提高“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质量
小学实施思品生活化的方法
校园消防安全演讲稿
体育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陕北地区中小学网络资源建设建思考
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创建思考
“2+1项目”艺术技能实施标准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