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作用(2)

2008-10-22  |  

  教师自

  我效能感影响儿童的学习态度、动机和学业成就。研究表明,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有赖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增强。教师教学效能的高低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并成为影响儿童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变量,因而其与儿童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Ashton,1986; Newmann,Rutter&Smith,1989;Hoy&Woolfolk.1990;17schannen—Moran &Hoy,1998;孙志麟,199l;辛涛、申继亮、林崇德,1994;屈卫国,1999;李晔、刘华山,2000)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对教育工作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不容易受个别儿童或情景、困难的干扰,在工作中往往信心十足、精神饱满、心情愉快,能够给儿童提供较多的学习、表现和锻炼机会,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儿童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解决问题。同时,效能感较高的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要求,在对他们进行指导时,较多运用鼓励和表扬,表现得更有耐心,如更多地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予提示和引导等,儿童因而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而且在这种思维激活与锻炼活动中,更勤于思考,不断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学习。而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比较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他们通常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解决个别儿童的问题,而忽视了对大多数儿童的指导.以至于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对儿童的学习和成绩要求都不高,多提出一些儿童不需多加思索就能回答的简单问题,长此以往,必然降低儿童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学习能力呈现下降的趋势,学业成绩自然得不到明显提高。而且,这些教师在帮助学习困难和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克服困难时,对儿童的指导常常缺乏足够的耐心,经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对儿童不正确的回答,倾向于作较多的批评,而回答正确时,则给予的表扬和鼓励却较少,同时也很少运用各种身体语言动作鼓励儿童,因而难以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儿童学习的有效性和成就难以得到提高。

  教师自我效能感影响儿童的行为和个性发展。由于自我效能感不同的教师,对儿童的期望和对待有所差异,因而导致儿童不同的行为表现,使其社会性和个性品质有着不同的发展。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由于对儿童拥有积极的期望和对待,与儿童相处的气氛也比较融洽,更能激起儿童积极的行为动机与兴趣,使之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不断进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与个性品质。而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对儿童容易缺乏热情、态度冷淡,不太愿意与儿童进行交往或相处时间较短。教师的这种态度,容易使儿童以为自己不受喜欢,不敢主动与教师交往,对教师采取消极疏远、回避的态度,产生自卑感或紧张不满甚至对立情绪,不利于师生间的积极互动与沟通。这样,不仅容易使儿童对学习失去信心、上进心和积极性,也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态度与行为的发展,不利于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行为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