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师定性多维研究(3)

2008-10-21  |  

  四、从生成课程看幼儿园课程的师定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课程观所强调的课程的动态性、过程性、师生互动的共同建构性对幼儿园课程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生成课程继承了现代课程的计划性、目的性,但超越了它的僵化性,并赋予它灵活性、生成性。建构主义课程观认为,课程不是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是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是师生共同建构的一种过程模式,是一个向教师、家庭、社区和儿童开放的教育系统。因此,课程不应该仅仅是预设的,还应该是生成的。生成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高要求。如何把握生成的机会?生成什

  么?生成活动是否成功?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教师的智慧和经验,可以说课程的师定性在生成课程中彰显得淋漓尽致。

  从表面看,“以幼儿为中心”的生成课程好像弱化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可事实并非如此。与预设课程相比,生成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对目标、内容、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选择性与决策性。预设课程往往是文本决定的,而生成课程则是由教师决定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幼儿,并迅速捕捉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设定活动目标,依据具体情境选择活动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成课程没有具体可依据的文本,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知识和已有的教育经验来组织活动。

  五、从潜课程看幼儿园课程的师定性

  潜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或隐性课程,一般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经验。潜课程是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因此,潜课程具有潜在性、多样性、非预料性、开放性等特征。无论在潜课程的“物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精神”表现形式上,教师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各个活动区的建构、环境的设置都属于潜课程的“物”的表征,这种“物质性文化”会对幼儿的认知、思想、观察、想像等方面产生作用,也会影响幼儿的审美意识与情趣培养,甚至影响幼儿的自尊、自信、性格、健康等。幼儿所接受的这种潜课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物化的思想、观念、教育价值观等,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来进行选择和设置的,带有很大的师定性。至于在潜课程的“精神”表现形式上,其中涉及的教师期望、师幼关系等更能反映教师的主观经验、价值判断对幼儿发展的决定性。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会作为课程影响幼儿的发展。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地把握自己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对幼儿的自主与主动行为给予充分的支持、鼓励,将会促使幼儿形成独立、自尊、勇于探索、乐观向上的人格特征;如果教师对幼儿干涉过多、限制过严,则有可能使幼儿形成畏缩、胆怯、过分依赖的不良人格特征,这也就是课程师定性的负面表征。

  六、从教师角色的新变化看课程的师定性

  新时期对教师的课程决策、开发、研究能力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教师的课程地位和对课程的作用也将得到新的提升。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幼儿发展的促进者。促进者要比传授者更能体现教师的作用,因为促进幼儿发展比传授知识要难得多,对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要高得多。教师必须以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