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研讨”教学法案例:兰本达怎样上“蜗牛”观察课?(3)

2008-10-18  |  

  3.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引导孩子们把观察的对象、观察到的现象、观察的过程、观察方式及发现的秘密,尽量完整、真实地描述出来,促使他们认真、细致、全面、反复地观察,达到观察的要求。

  兰本达教授把这一活动独辟为“研讨”,孩子们从用有结构的材料所进行的观察活动中产生积极性,进而产生了“前语言”学习,这种“前语言”学习,通过研讨变为思维,而通过思维和语言的不断相互作用,发展了越来越深入的科学“真知”(概念)。

  《蜗牛》一课中的研讨阶段,兰本达教授把材料从孩子们那里拿开了,免得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研讨时,他们围成一圈,形成可以自由地互相交谈的气氛。在讨论中孩子们提出许多事实,但是没有一件是教授提出来的!这些事实都来自孩子们观察蜗牛和观察蜗牛时所见所想的相互交谈。而作为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一个是提出问题把学生的研讨朝中心问题方向靠;一个是处在中立的立场上为孩子们服务,鼓励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的发言(发现)是靠得住的。把大家都同意的观点写在黑板上,即使是“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都同意也得把它写上黑板。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体现“民主精神”,更体现“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教学新理念,同时也便于孩子们做科学研究笔记。当然“错误的发言”对教师是一个警觉信息,可从中发现孩子在想什么。下一课,就应该带一些会产生矛盾的材料,以促使孩子们发展出更适当的事实和概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澄清错误。再一个是准确捕捉孩子们讨论中暴露出的各种信息,筹备、规划下一节课选择怎样的材料进一步深化探究。《蜗牛》一课中,兰本达教授针对孩子们对蜗牛的黏液较感兴趣,而该研究方向又是中心问题,因此及时将准备好的“粗糙/光滑;潮湿/干燥”等材料和蜗牛一起发给孩子们,让他们带回家去进一步研究黏液起什么作用,达到课虽完,但意未完的效果。下课,只是孩子们独立研究活动的“暂停”。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