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研讨”教学法案例:兰本达怎样上“蜗牛”观察课?

2008-10-18  | 教学 教学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探究——研讨”教学法案例:兰本达怎样上“蜗牛”观察课?

  兰本达是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她早年从事教育工作,40年代创立“探究—研讨”教学法,20年代后期开始多次访问中国。198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她和布莱克伍德、布兰德韦恩合著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中文版。1984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小学自然教材教法讨论会期间,兰本达应邀来华,对北京育才学校三年级22名8—9岁的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课——《蜗牛》,为与会同志作“探究—研讨”教学法的表演。当时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导师刘默耕老师做了详尽实录。

  虽然所选的“案例”已过去了17年,执教《蜗牛》的兰本达教授和记录的刘默耕老师已先后于1990年和2000年相继去世,但是《蜗牛》的课例是新活的。《蜗牛》一课所体现的教学理念至今仍闪闪发光并指引着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1.孩子们自己能进行观察,教师要提供使这种观察得以发生的情境和材料。

  观察是科学认识的最基本活动,孩子一生下来就会的。而教师要为孩子们的观察做好准备,要选择教学内容,要尽量把观察的活动安置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自然对象进行研究。所谓自然发生的条件,就是说,在观察时人们不干预自然对象,使其保持“庐山真面目”。因为我们是相信一切学问都来源于客观现实,而不是来自某个领袖或个人。自然课第一性的教材不是课本,而是活生生的大自然。兰本达教授执教《蜗牛》时没有先告诉学生观察蜗牛的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再交待观察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老师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观察”起来。而是提示“放大镜”后,立马放手让孩子们观察起蜗牛了。这是因为她懂得孩子们面对一个盘子里放上三四只蜗牛和3个放大镜,多么有趣的东西,谁不会用手去拨拨弄弄,去探究一番呢?这就是孩子们的天性决定的,不要说学生,假如换成是咱老师也会这样做的。因为这东西动起来了,发生变化了,多么有趣,那么孩子们就会自然地投入探究活动之中了。在这堂课,教授一连15分钟,没有对整个班级的学生统一说句话,而是不时去穿插到每个小组的桌旁观察孩子们的活动,更难能可贵的是常常单跪式的蹲在小组桌旁与孩子们一起观察,这样和孩子们眼对眼、面对面一起共同探究,一下子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既让孩子们感到老师不是高高在上往下监督他们,不是惟一正确的真理化身,又让孩子们觉得老师是可依赖的“靠山”,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请教老师。同时,“蹲”下身来看学生才能真正看清孩子、认识孩子、发现孩子。当然,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观察,并不是一味地放任自流,而是需要用老师的眼睛和耳朵关注着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要敏锐地注意到哪几个孩子在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争论着什么?扯得太远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要帮助他们跳出来。在孩子们的观察活动中,不时放几颗“水珠在热油锅中”,挑逗、引发孩子们的思维,“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认为?”“你能不能再看看,加以肯定?”这都是兰本达教授先进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当孩子们的观察进入“蜗牛吃东西”这一步时,教授及时提供食物的材料,使每个组每个同学的双手都有具体的事干,每双眼睛都有具体的东西可看。当觉得孩子们的观察快要衰减下来,就结束观察,把高潮引向研讨。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探究——研讨”教学法案例:兰本达怎样上“蜗牛”观察课?》摘要:会同志作“探究—研讨”教学法的表演。当时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导师刘默耕老师做了详尽实录。虽然所选的“案例”已过去了17年,执教《蜗牛》的兰本达教授和记录...
相关文章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 可爱的小蜗牛自学、研讨、训练、创新四段教学法
三上 动物|蜗牛|人教课标版科学:快乐的小蜗牛
浅谈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阶段目标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
小学1~6年级语文各阶段学习目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灵活运用五步作文教学法
浅谈小学习作指导中的“对比”训练
作文教学“拦路虎” 走出山乡小学作文教学困境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