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故事:湘潭之美在山水(2)

2013-09-22  |  

  湘潭之美在文化。余邑湘潭,地属荆楚,唐以前称为蛮邦。乡人以渔种为生机,文缛或不足以达远,但淳朴则远胜中原。至宋周敦颐布道于此,胡安国宏道于此,中原理学与荆楚文化合流,主张修身养性,倡导经世致用,遂成别派,因其地在余邑湘潭,故号为潭学,亦称湖湘学派。至清曾左彭胡崛起于兵间,始大张于天下,为一时之显学也。潭学汪洋,无际无涯,然究其精要而言者则大致四字:孝忠蛮辣。孝者,德之本也。古今治国,以孝为首要,无孝则无忠,无忠则无秩序,无秩序则天下乱矣。余邑风俗,不孝父母者,生不能被族人认可,死不能入祠堂。旧时家居,门堂必刻“耕读为本,忠孝为家”之对联,以资教化后辈,醇正家风。余邑之孝也,始于虞舜,接踵于老莱子,继之于陈孝子等,代代相传,世世相因,至今犹然。余邑也,无忤逆之辈,有孝顺之人。上古之邦亦不过如是,诚天下之孝邦也。忠者,德之正也。古今用人,皆以忠为首要,不忠则不足以任事。

  忠有一人之忠,有数人之忠,有尽人之忠。余邑之忠也,尽人之忠也。时穷节乃现,每当天地变易之时,余邑之忠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元以前无纪,元末明初,余邑十万户变四千六百五十三户,后洪武帝从江西等地移民至境,历二百余年始复,至清初又跌至三千一百九十六户。何以至此,盖余邑之人不忍为异国之民,奋而抗之,忠而死之也。试问天下之广,地域之多,有何邑有余邑之忠、之烈也,无矣。亡秦之楚,非楚域之楚,乃余邑之楚也。蛮乃不达目的不罢休之执者坚毅也。余邑多山,不翻山则无出路,不开山则无活路。翻山多险,开山多艰。险不足阻邑人向往光明世界之雄心,艰不足以阻邑人改天换地之决心。故潭学从隐山而走向岳麓,从岳麓而走向泰山,从泰山而走向神州;毛泽东从韶山而走向延安,从延安而走向北京,从北京而走向世界也。辣乃愈刺激愈挑战愈奋发愈有为之意也。

  余邑多水,非辣不足以御之,故县境多种椒。以期去湿开胃,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也。久而习之,邑人便有辣椒性格,进而演绎为辣椒文化。办事干脆,说话火辣,愈挫愈勇,不倒南墙不止步,头破血流亦不惜。此种性格,以之治学,则学必浩,以之为事,则事必成,以之治军,则军必雄,以之御敌,则敌必败。湘学从此走出,湘军从此走出,新中国从此走出,岂偶然哉,非偶然也。一域水土,一域文化,固然。一域文化,惠及四方,影响千载,则罕矣。余邑之文化乃真文化也,故曰余邑湘潭之美在文化。

  湘潭之美在人物。余邑湘潭不独山美水美文化美,人物亦特美也。何以见之。余邑人物有潘杨之貌,非也;余邑人物有李杜之才,亦非也。潘杨之貌,外表也,李杜之才,逸才也。余邑之人皆以为边际末流,不愿青眼视之。余邑之人也,心怀天下,皆以担当道义,整顿乾坤为己任。国家无事、天下太平则在家耕读,悠然林泉;国家有事、天下动乱则抛家别舍,慷慨赴义。大人物如是,小人物亦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保正道而不偏移,余邑之人出手就有三次。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