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中考改革的两点思考(3)

2011-10-12  |  

  其实,两种意见都不无道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皆有利弊,关键在于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某种做法如果利大于弊,就该积极采用;弊大于利,就该摒弃。选择题是否该用,判断的标准应该看它是否 符合学科特点,是否有利于有效检测实际能力,以及能否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至于操作上的困难,并 不是判断的主要依据,因噎废食是不足取的。

  关于这一点,教育部关于语文中考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客观题的题量”。这是符合语文学科特 点的,是正确的导向。我认为,选择题尽管有某些优点,但仅是操作上的,它的缺陷和弊病远远大于它的优点 。首先,它不能从本质上最大限度地检测语文能力,即不能有效地反映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理 解角度看,选择题的选项给出了思维的结果,它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思维的方向和过程。也就是说,考 生即使选出了正确的答案,也不以说明是他正确思维的结果。从运用角度看,选择题更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 看不出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述能力。换句话说,如果改用简答题之类的文字表述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 会看得一清二楚。有人或许会说,选择题在检测基础知识方面还是有效的吧。其实也未必。举个简单的例子, 读拼音写汉字,用选择题的题型,检测出的只是认读能力,不能检测出他是否真正会写。如改为填空,他就可 能写错。所以,即使是考查基础知识,其功能也是很有限的。然而目前,许多省市和地区的语文中考,不仅用 大量选择题考基础知识,削弱了阅读和写作能力考查的力度,在阅读理解部分也采用选择题型,这是难以实现 考试的检测功能的。

  其次,大量采用选择题,对教学的导向是不利的。有考试就必然有应试。这样考,平时就会这样练。我们 常常看到,许多学生不是把精力放在多读多写和体验感悟上,而是把时间大量花费在打钩画圈,学生负担有增 无减。加上选择题的编制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而目前大多数的选择题的编制水平较低,猜谜式、游戏式的现 象很普遍。学生对这类题目实在难以把握,大量时间花在了对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的推敲上,长此以往,真正 的阅读训练得不到加强,语言表述能力就越来越差。而这类非此即彼的操练被反复强化,就会逐渐内化为他的 思维方式,导致思维的单一化和机械化,个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发挥。

  本来,作为一种题型,本身无所谓好坏。标准化题型或许适合其他某些学科,但对语文学科实为弊多利少 。尤其是语文学科,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多义性及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决定了语文考查 更适合用简答、作文这类以文字表述形式为特征的题型。有关资料表明,标准化考试的方法是1985年从香港引 进的,而香港1986年就停止了标准化考试。前苏联从1986年起也废除了标准化考试。这一现象,对我们应该是 有所启示的。

  语文中考改革虽不像高考那样牵涉面广,所起的影响大,但它承担着为一个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进行质量 检测和人才选拔的重任。同时,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视升学考试为平时教学的“指挥棒”,考试的导向 作用客观存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语文中考的选拔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推进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