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赏析 高适诗词·隋唐(14)

2016-06-03  |  

  这首诗的押韵也很有特点,变化灵活,值得玩味。开头四句押的是入声韵,用普通话读不押韵,在古代“北”(bo`)“贼”(sa`)“色”(se`)是押韵的,押的是入声韵。入声韵是指古代一些读声短促的音,现在吴语地区还保留着入声韵,如“日”古代读seˊ,“职”古代读ze`。接下来四句改押平声韵“关、间、山”押“言前韵”。再下四句押上声余韵“土、雨、舞”。再下四句改押平声韵“腓、稀、围”押“衣韵”。再下八句改押仄声韵“久、后、首、有、千”押“里韵”。最后四句改押平声韵“勋、军”押“东韵”。整首诗基本上是四句一押,一仄一平,轮转交替,使整首诗的情调、声韵,一起一伏,时高时低,富于变化。这变化也体现了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韵脚与诗歌感情变化的联系,当然是有的,但这个问题较为复杂,不是一二句就能讲清楚的。宋代严羽曾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贬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他说唐代大多好诗都是写边塞战争,或者作者被贬官,在行途当中,以及和亲人离别之后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有充实的生活内容,有真情实感,所以能感动人。确实以这些为内容的唐诗,大多都出自诗人的内心深处,抒发的是他们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情感,言之有物,情真词切,所以能感动人心。高适的《燕歌行》之所以能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原因也就在于此。

  三、感情深沉强烈,气势悲壮豪迈。

  前面提到高适到过边塞、有边塞生活的经验,他对边塞战争、边塞军队的一些事情,有他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所以他写这首诗的动机并不像当时有些人那样,是附会当时的风气,讲些不痛不痒的话,而是寄予着自己的感情和看法。作者感情有两方面:一是对士兵的同情与崇敬;二是对将帅的批评,而以前者为主。作者对士兵的同情是非常真诚而深切的。这点可从“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以及全诗最后一部分描写明显地感觉出来,尤其是最后两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作者寄予的感情非常深沉,这两句与其说是士兵的口吻,还不如说是作者的心声。是高适对这些士兵得不到体恤,为他们的不幸鸣不平,而发出的呼吁,呼吁社会、呼吁朝廷同情他们,支持他们。同样,作者对唐军中那些昏聩将帅也是满含激愤。尽管诗歌对此着墨不多,表面上看只有“美人帐下犹歌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等句,但这揭露是深刻的,作者倾注的感情也是非常强烈的。其实细心的读者也会发现,诗的开头“汉将辞家破残贼”一句,对将帅也微有讽意。这句表面上看是赞扬之词,实际上微寓讽意,是寄寓着讽刺的。这些将帅在出发之时,对皇帝辞谢慷慨,大有男儿志气。然而到了沙场上干什么去了?喝酒取乐,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笔者认为这句也是作者寓情孤注,也是讽刺那些昏聩将帅的。我们如果联系作者在诗前的小序“适感征戍之事”,就不难理解上述说法,这也是作者写该诗的起因。

  这首诗的气势豪放悲壮。唐军这次作战是失败了,作者所描写的是一场悲剧,然而它给我们的感觉并不低沉。因为作者在写这次战争时,并没有从悲哀的角度去叙述描写,而是怀着赞扬、怀着歌颂的感情来歌颂这些士兵的。从写景来说“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两句,写的很有气势。而“孤城落日斗兵稀”虽写了唐军的失利,然而它却非常突出地显示了誓死对敌,它给人的感觉也是非常豪迈、悲壮的。另外,从作者所写的景色来看“大漠穷秋塞草腓”、“山川萧条极边土”等诗句,以及“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等句,其景象也比较开阔。这些在该诗风格上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