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诚信教育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2)

2014-11-28  |  

  三、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我校充分利用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模式释放的空间,遵循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的基本原则,进行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开发,组织先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学校领导小组,以学部副校长为组长的学部领导小组、以教研中心主任为组长的理论指导组,以及校本课程开发培训组、课题组和实验组,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组织网络。各小组各司其职,分别履行校本课程规划与督导;课程管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开发和实施的职能。

  在对当时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和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需求评估的基础上,我校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提出了校本性原则、时代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等开发原则;确定了以开发科学与人文整合的“北大科学与文化”、“民族科学与文化”和“世界科学与文化”为主线,以科学与文化的理解与探究为两个内容层次“三线两面”的校本课程开发思路;明确了在2~3年内构建学校“开放式、建构型”校本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

  2002年3月,在经过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校进入了校本课程的开发阶段。学校多次召集会议,讨论校本课程框架结构、选题范围和开设方式。随后制订了校本课程选题指南,为教师提供了“北大科学与文化理解课程选题”、“民族科学与文化理解课程选题”、“世界科学与文化理解课程选题”和“科学与文化的探究课程选题”四个方面,上百个选题。并进行了选题指导,包括选题的注意事项、选题条件分析、选题基本原则、课题主要来源、课题表述形式和选题基本步骤等多方面。

  课程开发主要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集体研发。为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和实施,学校采取了包括请专家讲学、组织教师参加市、区培训、编发《教育科学信息》等多种形式,对全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培训,提高了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和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同时,各学部就某些校本课程选题的价值、课程的呈现方式、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材料的选择与组织多次展开讨论,教师们也牺牲大量的周末、假期和其他业余时间,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投入到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

  到2003年6月,学校开发出了以“徜徉北大校园”、“点击北大历史”、“解读北大名人”为主题的北大文化理解课程序列;以“少数民族风情”、“地域文化长廊”,“姓氏文化天地”和“饮食文化艺苑”为主题的民族文化理解课程序列;以“经典英文影片欣赏与学习”、“世界政治论坛”、“世界经济风云”等为主题的世界文化理解课程序列;以“解读名言,走近名人”、“校园建筑文化”、“校园植物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理解课程序列;以“经典诗文吟诵与艺体联动课程”、“语数英一体联动课程”为主题的学科联动课程序列;以“数学史话”、“生活中的数学”为主题的数学理解课程序列等6个序列40余门校本课程,并配套了教材,初步形成了学校“开放式、建构型”校本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一方面增强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学校原有课程设置结构中,学科拓展课程多,人文素养课程少;知识性课程多,实用性课程较少。因此,校本课程结构中,就补充了文化理解系列课程,实用性较强的《生活》序列课程;一方面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表现在学科联动课程,如《语数英三科联动》、《经典诗文吟诵与艺体联动》课程,《生活·科学·环保》课程,《少儿钢琴》、《少儿舞蹈》、《儿童水墨》、《儿童绘画》、《少儿篮球》《少儿足球》等艺术、体育类学科整合课程。

  在试行一年的艺术、体育课分情趣授课基础上,学校共选择开设二十几门校本课程。这些课程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涉及到从小学到高中所有年级,每个年级至少开设有一门校本课程。高中校本课程主要采取学科渗透的方式开设,小学和初中则将课程纳入课表,学习时间固定,但打破班级、年级界限。部分校本教材这学期开始试用,如“北大文化理解”序列课程、《少数民族风情》、《语数英三科联动》、《Surviving English》(生存英语)等。

  2003年12月9日,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举行校本课程论证会,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官员、兄弟学校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上午,来宾们观摩了《语数英三科联动》、《点击北大历史》、《解读名言走近名人》、《少数民族风情》四门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展示。下午,在专家论证会上,刘引校长介绍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概况,五大序列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汇报了开发情况。在此基础上,华中师大廖哲勋教授、东北师大教科院马云鹏院长、华南师大刘良华博士和深圳大学李臣博士等专家学者采用与教师交流、互动的形式进行了论证。专家们认为: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立意高、整体性强、个性突出,涌现了一些令人振奋的优质教材,教师的课程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形成了课程开发的系统工程。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标志着一所中学走上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个新阶段是中小学校和教师展现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的阶段,是中小学办出各自特色的阶段,是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新水平的阶段。论证专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存在的诸如个别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表述单一、实施建议缺乏操作性等问题,并就下一步开发与实施工作提出了建议。论证会后,学校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改进意见》和《校本课程开发整改工作安排表》,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四、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实现环境育人和文化化人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以文化化人。作为课程的学生获得的“经验”或“学习结果”,不仅来自列入课程计划和课程表的在课堂里实施的课程,也来自课堂外的师生交往、校园文化的熏陶。以传承、拓展北大文化为主线,创设学校教育文化环境,是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之一。四年来,我校已经完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两期工程。

  1、北大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环境

  我校校园在整体布局上,力求将北大文化与学校建筑有机融合。学校设有“科学门”、“民主广场”和“创新广场”,寓意着学生走进北大附中,就走进科学的大门,步入民主的广场,迈向创新的殿堂;小学部被命名为“未名学园”,取之于北大未名湖,寓意着小学正是人生起步阶段,是大有作为的开始;中学部命名为 “博雅学园”,取自于北大校园内的博雅塔,寄希望于中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和行为品格上做到博和雅,真正走进附中,走近北大;以北大历史名人命名的严复路、元培路、胡适路、鲁迅路,以北大名园命名的承泽园、朗润园、蔚秀园、鸣鹤园,则以物化文明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方式,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北大精神融于整个校园,熏陶渐染,润物无声。

  除建筑空间文化建设外,我校还依托北大和北大附中两所名校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传统,通过开发北大文化理解系列校本课程、组织北大教授作报告、邀请北大学子来校与学生交流、组织学生赴北大夏令营等活动,继承和弘扬北京大学的文化传统。

  2、开放教育理念践行于学校教育设施

  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校还将多种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图书馆、开放实验室、开放网络空间及艺术角、英语角、自主学习空间等主题空间全面、全程、全方位向学生开放。在小学部,班班教室外都配有书架和长凳,摆放着100多本图书、画册、报刊,不仅本班学生可以自由取读,经过这里的其他班级的学生和教师也可以驻足读书。自由取阅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图书借阅方式,还变成了一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途径,培养学生诚信自律意识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在初中部,开放的实验室倚墙而设,宽大的实验桌上,各种理化仪器设备、模型、生物仪器和标本一应俱全,教师对这里的管理仅仅是按照学生上课进度,不时添加和更换一些实验设备。

  我们通过学校建筑空间文化、学生文化、制度文化和网络文化等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挖掘学校文化环境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的自主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取得了显著效果。2002年底,南山区首届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在我校召开;2003年,我校被评为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市级文明示范单位。2004年,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全体代表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听取刘引校长汇报学校德育工作,并重点考察学校诚信教育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四、整合课程资源,超越学校“围墙”

  打破学校围墙,为学生创造开放的教育环境和空间,同时让学校和家庭成为密切的协作伙伴,各自负担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的对话,建构学生的意义世界,这同样是新的课程文化观念对课程文化建设的要求。

  1、“百分百课堂向百分百家长开放”与“点课”制

  超越学校“围墙”,学校向社会开放,高中部在宋如郊副校长的倡议和策划下率先建立了“点课”制,开展了“百分百课堂向百分百家长开放”活动。家长可以自主选择任一课堂、任一班级、任一教师的课来听。考虑到家长工作性质不同,听课的时间也不固定,学校给每位家长发了一封附有学校相关安排的邀请函,并发了听课卡,同时为家长提供咨询电话,由专人负责介绍家长想要知道的信息,以方便家长听课。家长不仅可以点课,还可以“点练习”、“点辅导”,这个活动将持续到学生毕业。据了解,这样全方位、全程的对家长开放在全国尚属首例。

  2、成立家校工作组织,搭建家校互联平台

  超越学校围墙,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关系,提供免费课件,免费教案,免费试题,免费论文,舞蹈视频,幼教资源,版报大全,公文大全,剧本下载!№据制订的《家校教育促进会章程(草案)》成立了以推动家校沟通、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家长、校长和教师代表共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协商议事机构——家校教育促进会,并在各部成立学部分会,使家长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拥有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还拥有监督权和部分的决策权。

  2002年底,小学部首先在7个试点班级启动了试点工作。与此同时,小学部和初中部分别推出了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家校联系册,以学生的收获体会、教师评价和家长反馈为主要内容。小学家校联系以周为单位展开,注重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以及励志教育;初中则以月为单位,把学生的品德行为、心理素质、实践能力等指标作为考察重点,学科教师也参与评价。

  为建立更通畅、快捷的家校沟通渠道,学校充分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家校互联网络平台。家长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随时与家长沟通,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学习等各方面的成绩,还可以进行网上作业交流,教师网上答疑等。

  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课程实施,有效的课程实施才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我们初步探索和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改革实施策略,大课程观指导下的特色学校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并收到了初步的成效。在今后的课改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完善,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