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3)

2011-10-24  |  

  第三种是既非教育理论的发展或教育实践的改善所迫切需要去解释与解决、也并非研究者本人一心想去解释与解决的问题。沿用前面的表述,此类所谓的”研究问题“便是既非”他者的问题“、”公众的问题“,亦非研究者”自己的问题“、”个人的问题“。即是说,无论是于”公“于”私“,都是一些”假“问题,是彻头彻尾的假问题。对于这种所谓的”研究问题“,只有一个称谓比较合适,即”炮制的问题“。(注:据此审视。我们便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即这些年来我国教育研究者所提出与建构的某些所谓的学术概念、命题、理论、研究领域乃至学科,其实既无教育理论发展与教育实践改善的真实需要,也无研究者个人满足愿望与施展能力的真实需要,只不过是这些研究者为”生存“所迫而刻意”制造“的结果。)

  确定与研究”炮制的问题“,可以说是教育研究中令人深痛恶绝的一种丑行,因为”炮制的问题“的所谓”确定“过程与”研究“过程,其实已无异于”行骗“过程。研究者之所以会把这种”炮制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准确地说,研究者之所以会”制造出“这些”假“研究问题,作为一种”个体行为“,无疑可质询其道德品质与学术人格,但若不少研究者都在致力于”研究“”炮制的问题“,那便是教育研究的悲哀了,就不是一个可简单归结为研究者个人道德品质与学术人格的问题了,而是必须反思我们的整个学术环境,反思我们现在的这种过于注重数量、一味推崇数目化管理的学术环境有没有”逼良为娼“的嫌疑,是不是常常逼得一些研究者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而不得不”炮制“一个或一些研究课题。

  第四种是教育理论的发展或教育实践的改善迫切需要去解释与解决、且研究者本人也有研究欲望与研究热情的问题。此时,研究者个人的探究意趣已同外部社会(理论的与实践的)研究需求相互吻合,研究者”自己的问题“、”个人的问题“已经同”他者的问题“、”公众的问题“相互对接。此时,研究者所从事的教育研究既是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与教育实践改善过程的”真实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者的生命运动的”真实的“组成部分,因为它已融入到研究者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可把这种研究问题冠名为”互通的问题“,即研究者个人意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互通,研究者个人生命过程与社会发展过程之间的互通。

  显然,这种”互通的问题“具有极高的价值与极大的效益,因为它兼具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兼收社会效益与个人效益。即是说,它可使社会与个人实现”双赢“。研究”互通的问题“,既是社会的幸运,也是研究者个人的幸福。在这个意义上,研究”互通的问题“,这本身也就成了教育研究的一种境界。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