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平衡的支点

2011-03-04  | 课堂 教学 支点 

  在网上一个教育论坛中,无意看到这样一句有关课程改革的顺口溜:“一年一个新花样,学来学去学不像。刚刚学得有点像,又来一个新花样。”虽是戏语,但看了之后却让人无法一笑了之。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林林总总的教学模式、形式各异的学习方法层出不穷,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找到教学的平衡点,有效地借鉴经验,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愿“本色语文”,心中不能不存在许多的“茫然”与“困惑”。

  记得曾听过一堂课题为《暗香》的课外阅读课。文章清新动人,由沁人的桂花幽香引出默默行善的平凡守门大爷,从而赞美生活中不事张扬的人性美。整堂课具有浓厚的人文性,教师的诗化教学和学生的点睛之语,交融在时时流动的舒缓乐曲中,令人心怡。让人感觉整个课堂也似乎暗香盈盈,获得一种心灵的滋养。但课后研讨时,专家和听课教师都不约而同提出了类似的问题:请问您安排了几课时?后几课时打算学什么?学生的议、品以什么为依托?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何落实?确实,语文课堂教学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如此尴尬的境地。追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历史,关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其实由来已久。语文学科历来强调“文道统一”、“亦文亦道”。在理论上,“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找到了一个平衡的支点;而在教学实践中,二者是否也能找到一个平衡支点并切实在课堂教学的实际环节中有效体现呢?现有的课堂教学中许多看似体现人文意味的做法是否真的具有实际的效用?学生的人文底蕴能因而得到丰厚吗?带着种种困惑,让我们一起将目光再度投向熟悉的语文课堂,去追寻一些“重文轻言”的教学行为,作一次必要的反思。

  一、寻求形式和内涵的平衡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用你擅长的方式学……”“选择最让你感动的片段……”“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这类教师用语相信大家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已是耳熟能详了。这是眼下一些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尊重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等人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片面地演绎成了“谁能够读一读”、“谁愿意演一演”等等教学行为。表扬和赞美也以种种方式毫不吝啬地“飞”向学生,令课堂充满了人文性的光芒。可当我们静心沉思,却越来越感到种种看似人文的关怀更多时候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学生的自主地位看似得到了体现,可浮躁心理也在顺势滋长。而营造情境、延伸时空的网络教学有时也会尴尬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教学前,教师常会布置学生回家搜集相关资料用以交流。学生或手捧一叠从网上下载的资料照本宣科;或画蛇添足、不知所云。在一堂《船过三峡》的阅读课上,一生捧着大张网上下载的长江三峡介绍说明,由于不熟悉内容不仅自己读得索然无味,听者更是云里雾里。类似这样的尴尬如细细留意,在课堂上并不少见。当然多媒体运用得当对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获得人文性的身心滋养是大有益处的,但它无法完全代替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很多时候,课件实际上是一种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精美的画面、节选的文字会先入为主,使得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想象和独特体验无从体现。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特级教师的课堂上我们却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没有华丽的课件,也没有热热闹闹地合作学习等形式化的东西,但却自始自终充满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尤其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更让人感受到一种触手可及的“实在”。他坚持语文教学要去掉“花架子”,把课上好上扎实。是啊,有效的人文教学方法应该是“讨论”、“对话”、“实践”和“反省”。组织讨论要努力使小组中每一位成员的立场得以展现,平等对话要使学生各自的观点受到认可或质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在反省中使个体发现认知冲突和内心矛盾。对网络等各类人文资源的利用也只有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指导学生批判地处理获得的信息,帮助学生分类收集,概括处理,真正为“我”所用。只有通过灵活改变教学形式,注重教学的实质内涵的落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克服弊端,使无穷无尽的知识从学生记忆的负担变成滋养他们幼小心灵的“维他命”。

  二、寻求训练和感悟的平衡

  “训练”曾一度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独霸天下几十年,致使阅读教学被搞得支离破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像打碎的花瓶,启迪智慧的思想不见了踪影,感染人的情感消失得无影无踪。清晰地记得笔者曾在浙教版《在大熊猫的故乡》的公开实验教学中陷入“纯训练”的怪圈,备课时经指导研讨后将文章教学要点确定于该单元的训练目标。即“划分段落”来进行。虽然训练扎实到位,学生有效积累了对段落的概念,受到肯定。但课后自己内心却一直隐隐困惑:放着对文章优美的文字缺失感悟,单纯研究段落,真是味同嚼蜡。且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将自然积累,这样纯粹训练性的教学对学生能有多大的意义?于是我想重新为此再做一番尝试,引导学生挖掘文中十分重要的人文命题,即对人类生存世界美的关注。没有了听课任务的课堂上气氛更为宽松。美丽的卧龙山景,大小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以及考察队充满爱心的跋涉,让孩子们感受着其中洋溢的美的真谛,感悟着关注人类自身生存状况的悠悠人文意识。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寻找平衡的支点》摘要:课教师都不约而同提出了类似的问题:请问您安排了几课时?后几课时打算学什么?学生的议、品以什么为依托?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何落实?确实,语文课堂教学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如此尴尬的境地。追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
相关文章学小提琴持弓的第一步教师,促进师幼互动的支点
正确的握棒方法,架子鼓的演奏方法有趣的平衡
浅谈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阶段目标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
小学1~6年级语文各阶段学习目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灵活运用五步作文教学法
浅谈小学习作指导中的“对比”训练
作文教学“拦路虎” 走出山乡小学作文教学困境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