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自立自强(2)

2008-12-19  |  

  3、参加公益劳动

  从孩子自身的特点来说,由于他们好动,往往都很乐意自己动手干点什么。让孩子随集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一条途径。例如,参加春天的植树、夏天的灭蚊蝇、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扫雪等活动;照顾残疾人、孤寡老人;为邻居分发报纸,取牛奶等。

  这些活动能帮助孩子感受真正的生活,得到意志的磨炼,萌发其自立的思想,并逐步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孩子的成才是个强大的推动力。

  提出的要求应该和孩子的能力相符

  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时候,家长要按照孩子的年龄、性格和能力发展程度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若要求过高,难度过大,会使孩子产生畏惧情绪、自卑心理。要求过低又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很多细心的家长已经发现,在孩子年龄偏小的时候,大多是非常愿意帮助大人做事的,可时间一长,就厌烦了。这是因为,一开始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想要学习各种各样的技巧,想要证实自己的能力。而当慢慢学会做很多事情,尤其是对某些事驾轻就熟以后,孩子就觉得没有新鲜感,没有挑战性了,由主动变成被动,甚至变成了厌倦,产生反感。如果想让孩子继续他们的热情,家长就要适时增补劳动的内容,针对孩子当前的情况和发展的可能提出各种相应的要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孩子明确目标,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新的任务。

  事实上,在幼儿期,伴随着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他们的肢体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自主性和独立性也在逐渐增强,这时是家长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适当时机,家长一定要坚持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自己完成。比如孩子小的时候,有些事情家长只要求他们能够愿意尝试就行了,而不需强调效果;稍大的时候,就可要求他们不但要把事情做完,而且要做得好一些;等到再大一点的时候,服务的范围就不再仅仅局限于自己,而是要求他们扩展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家长就应该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即使孩子做不好也不要心急,不要马上替他做,更不要轻易责备,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看到自己亲手完成了许多事,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便会应运而生,从而大大减少对成人的依赖心理。

  运用一定策略改变孩子已形成的依赖心理

  培养自主性的前提是让他们在情感上先自主起来。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主性的人,通常是那些在情感上、情绪上高度依赖别人的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依赖性,就必须及时地采取行动,帮助孩子克服。

  首先,家长要进行自我反省。造成孩子依赖心理的成因是家长的过度保护和过度专制。家长总希望孩子生活在他们设想和安排好的环境里,虽然有时候也会同意孩子进行自主的选择,但总是用各种方法诱导孩子进入自己希望的轨道里。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孩子的情感,而且使他们不能自主,并渐渐丢失了自己选择的勇气,最终变成过分依赖他人的人。因此,家长一定要首先反省自己的言行,找到以往错误的所在,深刻反省,把自主的权利,即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权利还给孩子。牢记一个原则:“让孩子独立的过程是无法替代经历的,正如母亲不能替至爱的孩子呼吸一样。”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