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迎接“科学课”

2008-10-18  | 科学课 科学 思义 

  中小学的课程改革现在似乎进到高潮了,据媒体透露,小学自然课将改为“科学课”。这个改变究竟意味着什么?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现在的自然教师怎样来适应这些变化?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笔者引出这个话题,目的是想引起讨论。

  课程的名称一般是根据它的研究对象确定的。顾名思义,“自然”课的研究对象是大自然,而“科学”课的研究对象则应该是“科学”。(这里我没有用“学习”、“学习内容”这种习惯的表述,而代之以“研究”和“研究对象”,是和对把“自然课”改为“科学课”的理解相联系的。这在后面将会涉及到。)过去的自然课只要求“教给儿童一些浅近的自然科学知识”,1982年起使用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就改为“指导儿童初步认识自然界”。而且“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受到正确的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祖国等的思想熏陶”。实际上已经突破了自然科的内容范围,当成“科学课”在设计了。

  科学课应该研究什么?梁启超在80 多年前写的《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中就说过:“应用科学改变出来的物质或建设出来的机关等等只能谓之‘科学的结果’,不能与‘科学’本身并为一谈。”“人生问题,有大部分是可以——而且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他把“科学的结果”和“科学的方法”作了严格的区分,他说的“科学的结果”,大抵指的是科学知识,而所谓“‘科学’本身”,则还包括可以解决“人生问题” 的科学方法。如果这样来理解“科学”,那么这门课程的内容除知识以外还应该包括“科学方法”;如果这种“科学方法”要能够解决“人生问题”,那就应该包括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了。这些在科学课中不再象自然课那样,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副产品”,它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而且是比知识更重要的内容和目标。内容的改变,必然引起学习方法的改变。如果知识可以“教给”的话,那么科学方法、自然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则不能简单地“教给”,而要靠学习者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建立了。如果这样来理解从自然课到科学课的改变,那么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要来一个转变:不再把知识存储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的素质高低的主要标准;变让学生被动接受为转动探究;把着眼于单一传授知识为着眼与学生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把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自然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变把教材作为学生的认识对象为作为指导学生探究的中介材料等等。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准备迎接“科学课”》摘要:学方法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现在的自然教师怎样来适应这些变化?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笔者引出这个话题,目的是想引起讨论。课程的名称一般是根据它的研究对象确定的。顾名思义,“自然”课的研究对象是大自然,...
相关文章科学课新在哪里每一节科学课的学习目标如何实现
精心组织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实验室成为学生科学创造的乐园
山区小学科学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认识
小学科学课的双语教学
小学科学课教学与生活结合
小学科学课教学与生活结合
体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年级“生态瓶”系列实验
小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记录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学科调研摸底检测质量分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综合试卷分析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