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哲学眼光解读语文教材(2)

2008-10-18  |  

  在教学一些适合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学习的课文或教学内容时,采用全班合作、小组合作、特定对象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合作意识,学习合作方法。

  学生与自然——基于生命发展要求解读语文教材

  “我们无所畏惧,但我们敬畏生命、敬畏美好!”这是我在教学《打碗碗花》一课时说的一句话。在学完《打碗碗花》后,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让我意想不到的问题:“为什么要给这么美丽的花取这么个怪名字呢?如果仅仅是因为它长得像碗,就叫碗花好了。为什么叫打碗碗花,吓得人不敢去摘它呢?”我决定从她自己的问题入手:“你现在已经知道打碗碗花不打碗了。如果你遇到这种花,会摘它吗?”她不假思索地点点头。这时有几位同学举手了,她又连忙改口:“不摘!因为它太美了,我会舍不得摘。摘掉多可惜呀!”三年级的学生,能领悟多少,我无法知道,我只看到几双若有所悟的眼睛。

  学生与社会——基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解读语文教材

  我们的语文课程应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五月端阳》之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为我国申报“端午节”文化遗产准备材料。经过同学们商量,我们决定起草一份证明端午节为我国文化遗产的研究报告。

  通过“分析学习材料,确立辐射型问题”——“建立学习小组,选择命题型问题”——“形成学习主题,设计信息资源”——“组内分派任务,分头探索问题”——“小组沟通合作,形成新问题假设”——“汇报学习成果,感受成功喜悦”——“反思评价应用,形成完善报告”系列活动,在对同学展示的内容进行一定取舍、合并后,我们起草了一份充分证明端午节为我国文化遗产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计八千多字,学生们在报告中介绍了端午节起源的四种说法;端午节的十余种别称;介绍了四类共44种端午节习俗,内容涵盖多种民族;推荐、诵读了13首咏端午的诗词,还对每首诗词作了自己的理解说明;在“前言”和“结论”中有力地阐明我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和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与语言——基于语文学科发展要求解读语文教材

  发挥语文学习本体——语言文字训练不可替代的作用,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同生辉。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我请学生初读课文后说说自己想说的话,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唐僧很愚蠢,自己人妖不分,还埋怨孙悟空。”当时也有学生表示异议:“唐僧不是愚蠢,只不过太讲慈悲了。”该生立即反驳:“孙悟空保护他那么久了,哪一次不是忠心耿耿?他连孙悟空都不相信,不仅愚蠢,而且不信任人!”几乎全班同学被他驳倒。我觉得此时若作生硬的裁判,必定是牵强。于是在精读“一打”时,利用课文只描写了人物语言和动作的特点,插入一个揣摩人物心理的说话训练:“白骨精想……于是……孙悟空想……于是……唐僧想……于是……”特意请他说唐僧的想法。他说得惟妙惟肖:“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这猴头不问青红皂白,便打死了这个村姑,如何是好?要知道,出家人是连吸自己血的蚊子都不能打的呀!阿弥陀佛!”还双手合十。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也忍俊不禁,但我知道,他对唐僧的认识必定会因这次说话训练而更全面。从语文的整体追求目标来看,这一次语言训练比无谓的口舌大战要有效得多。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