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情绪智力培养(2)

2008-10-18  |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有的学生不爱学习或偏科。其实这些孩子的智商不低,但由于他们缺乏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导致上此门课无精打采,上彼门课精神饱满,学习效果不言而喻。我们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兴趣有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之分。对于间接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对学习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意义和学生的理想教育,对古往今来历史名人、文人墨客的介绍以及实现学生个人前途、祖国前途的意义来实现。因为有的学生即使对眼前的直接的学习活动不感兴趣,但对掌握这些知识后的未来结果感兴趣,从而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对于直接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趣味化教学来培养,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兴趣,使其内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发挥学生情感、气质、性格等的积极因素。一个学生情绪乐观,精神饱满,那么,他学习起来劲头十足,智力活动往往表现得活泼,效率高,而一个学生精神萎靡,情绪郁闷,则学习上必定精力不足,效率低。所以,教师要密切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心理,及时解决学生思想情绪的问题,努力创造学生能产生良好心境的条件;让学生学会控制、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具有良好的有利于学习的情感状态。同样,学生的气质、性格等个性因素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也有一定影响。具有勇敢胆大、坦然自信、乐观勤奋等良好的气质和性格品质的学生,在课堂师生双边活动中,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能勇于表现自己,锻炼自己,智力的潜力会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发挥,智力发展会更快,学习效率会更高。如此说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用饱满的热情、真挚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信,创造一种丰富的学习环境,设计一些学生交往的活动,让他们对自己有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减轻其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向健康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品质发展。《焦点访谈》中报道北京一所学校进行“我能行”教育,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自我认识,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培养自信品质。事实上,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就是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

  三、充分挖掘语文学科蕴含的情商因素。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强,从教学活动和教材本身这两个方面,学生在学习中均可以产生道德情感、社会情感和审美情感。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文学作品形象的感染性很强,老师结合文章内容,创设情境,通过心理换位、再造想象、品味语言、表演诵读、评议赏析等,营造学习的氛围,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明理”、“悟道”、“激情”、“导行”,让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心为之牵,神为之动”,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情感起到一定的感化效应,“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文道合一”的境界。这其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审美情感的生成,挖掘教材内在美的东西,校正学生不良的情感,培养和发展良好的道德情感与积极的情感感受,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这是与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不论是文章本身的内容和形式的美,还是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感受,都对学生情绪的调节及思维加工十分有益,它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等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可激发和促进心智的良性循环发展。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