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赏析 苏轼诗词·宋朝(8)

2016-06-03  |  

  2、这种风格的形成,还取决于该词是以叙述和议论米来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古人云,作词的材料不过是情景两端,注重写客观之景的词人,往往是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齐到。一般都是将景物作为抒情的衬托。但苏轼这首词却不然。上阙是叙述,描写了一个出猎的场面;下阙则是议论吐露胸臆,直呈壮志。以议论来入词,当是一般词家所看不惯的,认为这不是词的本色。苏拭在该词中把议论、述志、抒情,熔成一体,将个人的身世感慨、怨愤、希望一概都寄之于词。议论中间,宛然有一个作者自我形象的存在。这种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就同委婉细微、曲折见义的婉约词是大相径庭了,使词呈现出感情外溢、气度开张的特色,自有一种感人的魅力。

  三、这首词体例驰骋挺拔,语言平易浅显,不雕绘,不著色,不单纯追求文字的华丽和工巧。像“左牵黄,右擎苍。”写的多么自然,一个“卷”字又是多么有力。“鬓微霜,又何妨!”简直是置地作金石之声。上阙“亲射狼”的“射”字;下阙“射天狼”的“射”字,又可以看成是词中之“眼”。看来不是经意的,实际上却非常有表现力。这种语言上特色和这首词的词调、规定要多用短句子,节奏要轻快,音节要响亮,这些配合起来,才能收到自然、一气贯注的效果。这不仅有助于作者壮烈情怀的抒发,还造成了豪放词特有的韵律之美。难怪苏轼让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

  四、典故运用贴切、自然。这首词共用了三个典故,前两个用了三国时东吴孙权的典故和汉文帝时魏尚的典故,这两个典故都是用历史人物自比。孙权射虎的典故,说明自己年富力强,壮志犹存;而赦免魏尚的典故,又说明他自己盼望朝廷能加以录用,在反侵略的战争里为国立功。这两个都是为人们所熟悉的熟典,而不是僻典,并不晦涩难懂,自然贴切,切合其事,有助于突出作者的自我形象。“西北望,射天狼。”用了屈原《九歌.东君》中的“举长矢兮射天狼”一句,作者用此来表明自己抵御外敌入侵的决心。该典故用在此与出猎的场景相吻合,与作者此时此地的心境也相合。我们读起来简直看不出是在用典,用典如同口出,不露痕迹。这种符合主题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用典,决不是那种堆砌用典、卖弄学问的作者所可以比拟的。

  在这首词之后,苏轼还写了豪放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这些词使苏轼成了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在我国词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