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变原因与病变症状(3)

2016-05-09  |  

  4.眼底检查

  (1)第1次检查时间:有效的筛查既要及时检测出早期ROP,又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次数。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学者主张对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在生后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

  (2)随访检查:根据第1次检查结果而定,如双眼无病变或仅有Ⅰ期病变,可隔周复查1次,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如有Ⅱ期病变或阈值前病变或Rush病变,应每周复查1次,随访过程中若ROP程度下降,可每2周检查1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若出现Ⅲ期病变,应每周复查2~3次。如达到阈值水平,应在诊断后72h内进行冷凝或激光治疗。

  (3)检查方法:检查前半小时用美多丽眼水充分散大瞳孔,检查时用倍诺喜眼水行眼球表面麻醉,然后用开睑器将眼睑分开,用间接眼底镜和屈光度20~30D的透镜进行眼底检查。检查过程最好在护理人员、新生儿医生、眼科医生的共同协作下完成,应同时监测生命体征,以防止发生眼心反射所致的心动过缓。为减少乳汁吸入,检查后30min~2h方可进食,体重越小者禁食期越长,但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诊断:

  本病绝大多数发生于早产儿,有温箱内过度吸氧史,据此可以诊断。

  鉴别:

  1.视网膜血管发育不良(RVH)

  此病少见,由视网膜先天发育不良所致。患儿多为白人男孩,足月产,围生期正常,出生体重正常,双眼底改变对称性,无家族史。该病60%有玻璃体纤维条索,50%有视网膜脱离伴晶状体后纤维膜形成,最终视力极差。

  2.永存原始玻璃体增殖症(PHPV)

  晶体血管膜在胎儿8个半月时应完全消失,在此过程中发生障碍而永久性残留,则形成先天性晶体后血管膜残存。由于玻璃体血管未退净,导致视网膜增生、皱襞。患儿无早产史,多单眼发病,眼底无ROP的血管改变,晶状体后残存的原始玻璃体增生呈灰白色。

  3.遗传性疾病

  (1)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眼底改变与ROP类似,较难鉴别。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病变呈慢性过程,无早产、吸氧史。

  (2)色素失禁综合征:为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病,男性患儿不能存活,存活者均为女性。双眼发病,眼底改变与ROP类似,但病变程度不对称,35%伴眼部其他异常表现。该病还有皮疹、牙齿发育异常及神经系统异常,如癫痫、智力发育延迟、痉挛性瘫痪,无早产史。

  (3)Norries病: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母亲为携带者,男婴患病。1/3者伴先天性盲、耳聋及智力异常。双眼发病,表现为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周边部纤维膜形成。该病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展极快。

  (4)Bloch-Sülzberger综合征(色素失调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 该综合征为出生时或出生后外胚叶系统组织病,有家族史。少数病例合并有晶体后纤萎缩,与本病不同。

  4.炎症性疾病

  (1)溶血尿毒综合征:眼部可出现广泛新生血管、渗出、视神经萎缩等改变,致永久性盲。但本病发生于正常人,且伴“三联征”——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尿毒症,可资鉴别。

  (2)其他:周边部葡萄膜炎、弓形虫病等。

  5.肿瘤

  (1)视网膜母细胞瘤:晚期亦出现白瞳症,较难鉴别。但患儿多无早产,有家族史,超声波及CT检查见钙化灶及肿块可资鉴别。

  (2)其他:视网膜和色素上皮联合的错构瘤、视网膜血管瘤等。

  6.先天性白内障

  表现为白瞳症,但该病的混浊在晶状体内,而ROP混浊在晶状体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当晶状体后血管膜过度增生,可使晶状体后囊破裂,形成白内障。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失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

  治疗

  早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妇产科、新生儿科、激光医学科等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此外,还应建立早产儿眼科普查制度。

  如果虹膜前后粘连已经形成,而且比较广泛,则可考虑抗青光眼手术。

  ROP并非都无休止地从Ⅰ期进展到Ⅴ期,多数病变发展到某一阶段即自行消退而不再发展,仅约10%病例发生视网膜全脱离。因此,对Ⅰ、Ⅱ期病变只需观察而不用治疗,但如病变发展到阈值期则需立即进行治疗。所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阈值ROP是治疗本病的原则。目前国际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针对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亦发展了一些内科治疗。

  1.手术治疗

  (1)冷凝治疗:对阈值ROP进行视网膜周边无血管区的连续冷凝治疗,可使50%病例免于发展到黄斑部皱襞、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等严重影响视力的后果。冷凝治疗通常在局麻下进行,亦可在全麻下操作,全麻可能发生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发绀等。冷凝的并发症有球结膜水肿、出血、撕裂、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出血等。目前,ROP冷凝治疗的短期疗效已得到肯定,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2)激光光凝治疗:近年,随着间接检眼镜输出激光装置的问世,光凝治疗早用ROP取得良好效果。与冷凝治疗相比,光凝对Ⅰ区ROP疗效更好,对Ⅱ区病变疗效相似,且操作更精确,可减少玻璃体积血、术后球结膜水肿和眼内炎症。目前认为对阈值ROP首选光凝治疗。国外多主张用二极管激光治疗,二极管激光属红光或红外光,穿透性强,不易被屈光间质吸收,并发症少。也有作者尝试用经巩膜的 810nm激光代替冷冻方法,并发症明显减少。

  (3)巩膜环扎术:如果阈值ROP没有得到控制,发展至Ⅳ期或尚能看清眼底的Ⅴ期ROP,采用巩膜环扎术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巩膜环扎术治疗ROP是为了解除视网膜牵引,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及视网膜复位,阻止病变进展至Ⅴ期。但也有学者认为部分患儿不做手术仍可自愈。

  (4)玻璃体切除手术:巩膜环扎术失败及Ⅴ期患者,只有做复杂的玻璃体切除手术。手术效果以视网膜脱离呈宽漏斗型最好,约40%视网膜能复位,窄漏斗型最差,仅20%。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得到部分或完全解剖复位,但患儿最终视功能的恢复极其有限,很少能恢复有用视力。

  2.内科治疗

  (1)阈值前ROP的补氧治疗:由于氧疗可诱导ROP的发生,曾经有一段时期禁止给早产儿吸氧,但这并非根本解决方法,而且还增加早产儿的病死率。随着血管生长因子在ROP形成中作用的确立,发现缺氧可诱导血管生长因子合成,提出补氧治疗以抑制新生血管生长,抑制ROP发生、发展,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2)新生血管抑制剂:尚在研制与动物试验中。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预防:

  对早儿严格限制用氧,是唯一的有效预防措施,除非因发绀而有生命危险时,才可以给以40%浓度的氧,时间亦不宜太长。此外,维生素已早期大剂量应用也可能有一定预防作用。及早发现,及时施行冷凝或激光光凝,有阻止病变进一步恶化的成功报导。

  为了预防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活动期重症病例,必须经常予以散瞳,以免虹膜后粘连。散瞳剂以2%omatropine为宜,一可避免atropine中毒,二防止因长期持续的瞳孔散大而引起虹膜周边部前粘连。

  积极做好筛查工作,我国的RO P 筛查标准建议如下: 体重< 2 000 g, 胎龄< 32 周; 高危因素早产儿甚至可以到2 200 g, 胎龄< 34 周。

  本病视力的预后,以活动期病情严重程度及纤维膜残存范围的大小而异。能在活动期第1~2阶段自行停止者视力无太大损害;虽有纤维膜残留,而未累及黄斑部者亦可保留较好视力。当纤维膜形成为4~5度时,视力高度不良。

  由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吸氧是ROP最危险的因素,应尽量减少早产儿的发生率。合理的氧疗及护理是预防的关键,不合适的滥用氧气、过多的侵袭性操作均可导致ROP发生,故必须严格掌握氧疗指征、方法、浓度、时间,同时监测血气,使PaO2在4.9~7.8kPa(37~60mmHg)。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氧疗时间。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