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3)

2014-12-09  |  

  它们怎样保护自己(大班)

  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讨论了解几种常见的海洋生物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这是生物适应生存的需要。

  2、大胆讲述自己所知道的科学知识,同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从别人的讲述中积累有关海洋生物的兴趣。

  准备:

  事先让幼儿在成人帮助下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了解一些有关海洋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科学知识。

  过程:

  1、引出幼儿的问题,激发幼儿讨论的兴趣:海底世界中的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2、引导幼儿讨论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几种常见海洋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并按照不同的自我保护方法将海洋动物进行归类。

  3、尝试为每种不同的自我保护方法做一个图示标记。(如:幼儿会想出用画翅膀、画飞机、画小鸟等形象来表示飞鱼飞出水面逃避敌人。)

  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不一样的保护方法?可以用什么样的图示标记来表示?

  延伸:

  引导幼儿利用日常活动时间不断丰富展板上有关自我保护的内容。

  评析:

  这个活动是大班主题活动“海底世界”中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属于“收集资料—共同分享”的设计。幼儿事先了解一些有关海洋动物自我保护的知识,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分享和交流,以丰富各自的经验。同时,教师还利用“图示标记”的办法,引导幼儿表达和记录他产的认识,起到整理经验的作用。

  茶叶是树叶吗(大班)

  目标:

  1、能结合已有经验表达自己对树叶、茶叶的认识。

  2、根据所获得的信息作出茶叶是不是树叶的判断。

  3、养成倾听和交流的习惯。 准备 幼儿带来各种茶叶,开水、树叶、茶杯,茶树的录像或图片。

  过程:

  1、引入讨论的话题。 上次有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茶叶究竟是不是树叶?”今天我们收集了很多茶叶来,我们来亲自做个研究,看看茶叶究竟是不是树叶。

  2、引导幼儿观察茶叶,通过看、摸、闻等方法了解各种茶叶的特点。

  3、和幼儿一起泡茶叶,观察茶叶的变化。

  4、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交流、讨论:茶叶究竟是不是树叶,并提出自己的理由。

  5、经验扩展:播放教师准备的一段录像或出示茶树的图片,介绍茶叶的制作过程。

  评析:

  本活动属于“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缘于孩子提出的问题。教师因此为幼儿提供了观察茶叶的机会,幼儿通过观察、探究,形成了各种的意见及理由。如有的孩子说:“茶叶不是树叶,树叶到秋天都变黄了,可茶叶还是绿绿的”,“树叶是平的,可茶叶是卷卷的”„ 但也有的说:“茶叶是树叶,因为它泡开来以后和树叶一样,也有叶脉”,“茶叶就是树叶卷起来的” „ 通过几种观点的研讨交流,无论它们是否获得正确的结论,他们对于茶叶的认识一定比原来丰富了许多,而更可贵的是,他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在这个活动的最后,教师通过放录像揭开了“谜底”,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多给他们一点争论的时间也是许并不是坏事。

  正如执教者自己反思的那样:“在过程中显得还有些急躁,教师满足于幼儿能尽快获得答案,其实应充分展示幼儿观察和讨论的过程,幼儿自己的观察、发现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价值。教师需要改变固有的寻求最后准确答案的观念,更何况科学是很难寻求正确的答案。幼儿通过不断的探索获得经验的丰富增长才是最重要的。”

  Ⅳ 技术操作型活动

  我让电筒亮起来(小班)

  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活动,知道电筒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帮助人们照亮。

  2、学习用推、按、拧等不同方法开电筒。 准备 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开法的电筒(数量超过幼儿人数)

  过程:

  1、让幼儿自由观察、摆弄电筒,感知电筒的用途。 这些电筒都一样吗?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呢?

  2、和幼儿讨论电筒的用处。 你在什么时候使用电筒?它有什么用处?

  3、让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开各种各样的电筒。 教师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总结:电筒是各种各样的,开的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电筒开的时候要推一下,有的要按一下,有的要转一下,等等。

  评析:

  本活动的重点是通过幼儿自己探索使用电筒的方法,了解电筒的多样性及其用途。从技术操作能力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种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而且,电筒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也是一种科技产品。对小班幼儿来说,让他们了解、学习使用工具也是有意义的。

  我们也会造纸(大班)

  目标:

  1、通过操作进一步了解纸浆造纸的程序,知道废纸也可以造纸。

  2、知道纸来之不易,养成爱惜纸张的习惯。

  准备:

  1、带领幼儿收集废纸(选择一些不太硬的纸,如报纸、作业纸等),放在盆地里浸泡数日,给幼儿提供小盆和木棍,把浸泡后的碎纸捣烂成纸浆(让幼儿观察其变化)。也可以用电动绞肉机把碎纸捣成纸浆。渗入自来水稀释,再搅拌均匀。

  2、篓子若干。

  过程:

  1、回顾做纸浆的过程,激发幼儿自己造纸的兴趣。

  2、讲述并示范怎样用纸浆制纸。 纸浆是怎么变成纸的呢?在造纸厂,是把纸浆摊在流动工筛网上把水滤掉再烘干压平。我们就请篓子帮忙吧。 教师示范:先把篓子完全浸入纸浆,提起后让其自然滴水不能摇晃动,注意篓子上提时要平稳如不均匀就做得厚薄不匀。

  3、教师指导幼儿尝试用纸浆制纸。 纸浆用篓子提起后,放在太阳下自然晾干,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篓子中纸浆的变化。 待纸浆完全干后就可以撕下,撕的时候应从四周向里面慢慢揭开,要细心,不能心急,否则会撕破。

  4、和幼儿一起欣赏自制的纸。可以让幼儿试着在纸上写自己的名字。

  注:

  1、纸浆浓度适中(10%~20%)纸浆浓度越稀纸越薄。

  2、篓子的洞眼不要太大,大小要均匀。也可以用纱布蒙在绣花绷子上。

  评析:

  造纸是属于技术活动的范畴。它既涉及到材料,也涉及到操作的程序。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经历用纸浆造纸的过程,了解其技术操作的程序。这个活动除了给幼儿一个成功的制作经验之外,还隐含了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这也是该活动的价值所在。

  做纸浆杯(大班)

  目标:

  1、尝试用纸浆制作纸杯,了解废纸变成纸杯的制作过程。

  2、学习用拍打、裱糊等方法制作纸浆制品。

  准备:

  1、带领幼儿收集废报纸并撕碎,做纸浆。

  2、模具:盘子若干。

  3、纸浆成品若干。

  过程:

  1、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教师简单小结制作纸浆的过程,并出示纸浆制品,请幼儿观察两者的特点:纸浆又烂又软,纸浆制品很坚硬。软软的纸浆怎样变成硬梆梆的纸桶呢?

  2、制作纸浆杯。 (1)教师请幼儿自己利用纸浆及模具尝试裱糊,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方法。 (2)请幼儿介绍自己做纸杯的方法,并引导幼儿裱糊的基本方法:先将一小团纸浆拍打成片,然后再一片片裱糊在模具上,从上往下,在转折处注意连接紧,边缘用食指推平。 (3)幼儿继续裱糊并修整,教师引导幼儿从整体观察自己的制品,用增补、拍打等方法使制品平整、均匀。

  3、分享、交流制作经验。 鼓励幼儿将制品展览,并一一检查制品的制作情况,请幼儿自己提出修改意见及时修补。然后将制品放在室外晾干。

  评析:

  本活动的意义在于通过制作纸浆杯的活动,既让幼儿学会“制作”的方法,同时也让幼儿认识到废物利用的价值,还能让幼儿体验到一种“创意”的乐趣,可谓“一箭三雕”。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习怎样做纸浆杯,通过示范、引导、同伴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习制作的技术,并且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纸浆杯制成后,教师还让幼儿将制品展览出来,给幼儿充分的交流和欣赏的机会,这也是很必要的。

  自制喷水壶(中班)

  目标:

  1、感知喷水壶的主要外形特征及其功能。

  2、学习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简易喷水壶,体验劳动的乐趣。

  准备:

  1、已有使用喷水壶浇花的经验。

  2、洒水壶一只,若干盛满水的桶,便于幼儿浇水的花圃。

  3、制作材料:塑料瓶、塑料薄膜、废旧气球、牛皮筋、绳头、铁钉、铁锤、 牙签等。

  过程:

  1、出示一个喷水壶,观察喷水壶的外形结构,引发幼儿制作水壶的兴趣。 你们用过喷水壶吗?它是什么样子的?需要给花圃浇水,没有许多喷水壶怎么办?

  2、讨论制作材料及做法自己做一个喷水壶需要哪些材料呢?这里有一些材料也许可以用上(出示为幼儿准备的制作材料)。

  3、幼儿尝试自制喷水壶 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 。

  4、幼儿制作成功后,可以使用自制的喷水壶给花浇水。

  评析:

  该活动体现了技术活动中的“设计”要素。具体地说,是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来制作一个简易的喷水壶。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很多材料,让幼儿自己设计、尝试、作出选择。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的机会,这是他们的兴趣来源。而制作完成以后,用喷水壶浇花的活动,更强化了他们成功的快乐。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