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数学学习过程与数学教学策略(8)

2011-10-17  |  

  由于每一数学教学单元中常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而教学中多种方法的衔接也很重要。另外,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把启发式教学思想贯穿于其中。具体地,应把握: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应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特别是难点和疑难问题,要给学生思考的部分线索,这样有利于学生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对于数学知识经验,解题的思想和方法,要启发学生进行概括,以使学生容易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结构;要通过启发,使学生掌握自我评价方法,从而提高对思维活动、认知能力的自我意识水平。

  ③呈现教材的优化形式是以“渐进分化”、“逐次抽象”和“综合贯通”等三种方式进行。

  “渐进分化”是指按概括性和包容性大小的顺序呈现教材,即首先呈现最一般的、概括性的 知识,然后呈现较特殊、较具体的知识,最后呈现具体的、特殊的事实、概念或细节,这种从金字塔的顶到底的呈现方式有助于学生同化新的知识,获得材料的意义。例如,现行初中课本中“四边形”一章内容即是按此方法呈现的。

  即:多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综合贯通”要求组织和呈现内容时,应注意学科中处于同一包容水平上的概念、原理和章节知识的异同——联系和区别,以消除数学认知结构中知识间的矛盾和混淆,从而有利于同化或顺应新知识。

  事实上,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看不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间的转换或迁移。

  “逐次抽象”是指按从具体到抽象,从零散的、个别的事实逐步地循序渐进地提炼出一般概念和原理的方式来呈现教材。这样呈现的方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思维规律,适合教材的演绎规则,特别适应于处于具体思维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学习。

  (三)从上述的论述和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论述中,可知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注意思维过程

  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经过一系列数学认知(思维)活动过程而得到的。因此,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如概念的提出、解题思路的探索、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与归纳过程等),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同时,数学知识的潜在思维价值和智力价值也有赖于教师的挖掘和揭示,使学生能感受、体验到数学知识所包含的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意数学知识间的比较和转化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或阶段,几乎都要使用比较。如果没有比较,就没有抽象概括,感性认识也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教师教学时恰当地应用比较,就能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新知识的内化打下基础。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