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4)

2010-09-06  |  

  参观前我问孩子:“你们都想了解什么?”

  ──潜水员怎样给鱼喂食?

  ──海底到底有多少种鱼?

  ──水草是什么样的?

  ──海底有没有海螺?

  ──海星是什么颜色的?

  ──海底有没有不被鲨鱼发现的鱼?

  ──海底到底是什么样的?

  孩子们都明确了参观活动中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活动前我再一次提醒他们:“用我们的小眼睛当做照相机,把自己想了解的、最喜欢的拍下来。”4月6日,星期五,我们参观了海洋馆。针对孩子的问题,我们重点观看了喂食、各种各样的鱼类、珊瑚水草、触摸池、鲨鱼馆、海豚表演以及海洋馆的布置。孩子主动向讲解员询问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验证着自己原来的想法,同时还计划着在班里也建一个这样的海洋馆。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出于安全上的考虑,保安人员不让孩子们上滚动的电梯,“这下可把孩子们急坏了。于是几个男孩子就跑去与保安员叔叔协商,并一再保证注意安全。保安人员做了让步,孩子们连声道谢。在滚动的电梯上,孩子们意外地看到了潜水员给鱼儿喂食的情景,高兴得直拍手。(在实践活动中丰富了与人交往的经验,而交往中获得的积极情感体验,又能激励孩子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关于“海底世界”的研究中来。因此,可以说,教育孩子,促进孩子的发展,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任何与孩子打交道的人都应该成为教育者。)

  参观后,孩子们对海底有了更多的了解,急着要把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画下来。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布置教室的墙壁,并给这面墙取名“小眼睛的照片”。孩子们要记录自己的发现,和同伴分享活动的快乐。(在参观过程中,每个幼儿都针对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随之而来的制作活动则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空间。看到自己的成果能够与更多的小朋友分享,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激励。)成果展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又聚在一起进行制作了。在这次制作中,孩子们分工协作,经验更加丰富,因此与最初相比多了很多“海洋朋友”。当环境创设初具规模的时候,我引导孩子们又展开了讨论:

  ──这么多的鱼要进行分类。

  ──小鱼太多了,需要一个“鱼宝宝的家”。

  ──珊瑚还是太少了。

  ──我们知道还缺少船,可我们不会做。周老师负责做船吧。

  讨论过后,我和孩子用了三天的时间完成了环境的制作。孩子们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海面上有了船;海底多了几只珊瑚树;海豚表演、海狮表演聚集在一个地方;鲨鱼远离了鱼群;小鱼也都进了“小鱼的家里”;海底有代表着丰富海底资源的“宝箱”;海星、海螺和海蟹等属于海底的动物卧在海底;水草漂浮在海里。很多孩子利用海洋动物制作图制作的立体鱼,更为大布景增添了色彩。(这次布置应该是对前面一系列活动的总结和展示。孩子们通过与周围各种人、事、物的相互作用,知识与经验不断丰富。前后两次创设环境恰好反映的就是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而这也就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