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2006-05-10  | 立起 依恋 行为 

  在人际关系中表现的依恋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情感的情绪状态,在这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起中介作用的行为,称为依恋行为。这种依恋行为贯穿人的终生,只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其依恋的对象和方式不同。这里仅就0~3岁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作一简单分析。?ぜ/P>

  从降生时起,婴儿就在积极地寻找与父母保持亲近的需要――发展依恋行为,并通过吮吸、依附、微笑等反应来建立对母亲的依恋。同时,母亲也由于儿童的哭和笑依恋于儿童。 据有关研究表明:3岁以前的儿童,其依恋主要是集中于母亲身上。依恋的方式表现为外显 的行为,诸如依附、跟随等。直至3岁以后,由于儿童开始进入幼儿园,随着儿童和父母接 触的机会相对减少以及儿童认识范围的不断扩大,儿童的依恋对象和方式才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0~3岁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ぜ/P>

  (一)依恋的萌芽――对人不分化的反应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ぜ/P>

  最初,婴儿对任何人的反应都没有区别,是无选择地以十分相同的方式,如抓握、微笑等对大多数人作出类似的反应。?ぜ/P>

  在新生儿的脸上,你能看到一种奇妙的笑。这是一种具有一定节奏的运动,它是神经兴奋周期的反映,是身体内部状态引起的一种反射,与外界刺激无关。在新生儿心情满意的时 候,对印入眼帘的任何刺激物都会报以微笑,因此,称这种微笑为非社会性微笑(即生理微 笑)。也有人称之为“自发性微笑”。在儿童出生后第5周左右,最强烈的社会性微笑出现了 ,儿童开始专心致志地注视人的面孔,然后突然开颜而笑。但这种笑只能保持3个月左右。在此之前,婴儿的笑并非表示个人的偏爱,他对所有的面孔,甚至一个纸面具也会产生微笑 。?ぜ/P>

  婴儿的哭也是如此,不光是由于注视着的人离开了视野而哭,而主要是由于生理上的不适。只要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婴儿就会表现出安宁并渐渐安然入睡。?ぜ/P>

  由此可见,婴儿从出生到3个月左右,他们的笑与哭只能是满足其生理需要的手段,而不能说是真正的依恋行为,最多也只能说是依恋的萌芽状态,真正的依恋行为的产生是以认 生现象的出现为标志的。尽管如此,我们对婴儿这种生理性的笑与哭作用仍不能低估。最近 的一项研究表明,婴儿微笑引起成人微笑的可能性是46%~88%。婴儿微笑的次数是存在着个性差异的,但对婴儿对别人的影响以及随后对他们的反应来说,这些微笑次数的差别又是相当重要的。?ぜ/P>

  母子关系是可逆的,婴儿的良好情绪会引起母亲的积极反应;同样,母亲的态度、情绪也会造成婴儿的不同的反应。研究人员发现那些非常焦虑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在出生后第二 、三、四天内哭得比别的孩子多。这就再次告诉我们,胎教不是可有可无的,是非常重要的 和必要的。?ぜ/P>

  (二)依恋的发生――对人分化的反应阶段(从几个月到7、8个月)?ぜ/P>

  大约在3个月左右,婴儿的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反过去对任何人都友好的态度,其表示微笑的对象仅限于几个熟悉的人,而当他看见陌生人时,它是注视着,如果陌生人对 他微笑或抱起时,他才作出一些反应;但是,对悉心照料他的母亲却产生了依恋行为,诸如 依附、要求接近或吮吸、咿呀喊叫等。到了七八个月,婴儿的行为变化更大,当陌生人靠近 他就哇哇大叫甚至哭闹不安,并转而寻求母亲的所在,而当他接近母亲时,一般是伸手臂作出欲抱的姿势。这说明此时的婴儿已能敏锐地辩别熟人和生人了,这样,婴儿真正的依恋行 为便产生了。?ぜ/P>

  自婴儿的依恋产生后,家人应当十分珍惜这种关系,尤其是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且接触频繁的亲人更重视。因为这种依恋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心理学家们还专 门研究了人类婴儿的早期行为,发现如果家人(特别是母亲)对婴儿的态度十分冷淡,缺少交 往,使孩子不能产生对父母的依恋,则孩子会变得呆板,不信任父母,以后也不会信任他人 。另外,中外的一些研究人员一致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母养优于寄养,因为母乳历来被称为是最有利于儿童健康的养料,它能给婴儿带来许多生理上的好处。同时,由于喂奶时大量 的身体接触和密切的母子联系,可以给婴儿带来不少心理上的安慰。所以,母子之间关系的 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ぜ/P>

  (三)依恋的初级发展――对特定的人的反应阶段(8个月到3岁)?ぜ/P>

  儿童在这一阶段突出的特点是对母亲产生了强烈的依恋,排他性尤其明显,导致对母亲以外的人几乎没有什么依恋行为。?ぜ/P>

  8个月后,婴儿害怕与母亲分离;越来越依恋母亲。当他听到母亲的声音更显得相当安静,而离开母亲时则会出现强烈的烦躁情绪或不安反应,儿童将依恋之情全部集中于母亲一 个人身上,而对母亲之外的人则不再过分亲近。这样,婴儿对人不加区别的友好态度相应减 少。此时,由于婴儿开始学会说话、走路,因此,当母亲离开时,一般采取喊叫、快走跟随 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并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索他人外物。例如,当母亲带着一个2岁左右的 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孩子总是先依偎母亲片刻,然后独自向前行走,但仍 不时回头看看,只要看到母亲还在场,又会放心大胆地朝前走。因为母亲的在场给儿童提供 了一种安全感、依靠感。当母亲突然消失时,婴儿就会大喊大叫、紧张不安,甚至嚎啕大哭 起来。?ぜ/P>

  正是由于在此阶段内,儿童将依恋的对象集中于母亲一人之身,因此,母亲的情绪态度会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发展。如果当有依恋之情的婴儿需要安慰与抚爱时,母亲能及时给 予满足,婴儿的依恋之情就会逐渐加深并形成良好的母子关系;否则,如果儿童这种需要被 剥夺了,与母亲的正常接触被取消或忽视了,儿童便会产生惴惴不安的焦虑情绪。焦虑则是 儿童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忧虑、恐惧或紧张的情绪状态,它伴随着依恋的产生而产生,然而,适当的焦虑又具有积极的意义,如能够约束儿童的某些不良行为,使之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合 理要求等;不过,焦虑过高或过低时,都会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产生恐惧,严重的还可能导 致神经过敏性焦虑,出现病态心理;而焦虑过低时,则会降低婴儿活动的效果,致使儿童对 一切事物的不恭,出现顽皮、马虎等不良心性。因此,在儿童依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 须注意到焦虑对儿童的影响。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0~3岁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与教育》摘要:中介作用的行为,称为依恋行为。这种依恋行为贯穿人的终生,只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其依恋的对象和方式不同。这里仅就0~3岁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作一简单分析。?ぜ/P> 从降生时起,婴儿就在积极地寻找与...
相关文章3岁前儿童依恋行为与教育0~3岁儿童依恋行为的教育
婴幼儿的依恋心态提高儿童早期依恋的质量促进儿童社会性健康
不少育儿知识竟然是谣传 都来看看有哪些
孩子常使用化妆品容易过敏
父母常给宝宝掏耳朵对健康有害
婴幼儿消化不良的三大诱因
宝宝的4种常见外伤有效处理法
BB睡觉老踢被子 6个原因要当心
宝宝磨牙的原因 宝宝为什么磨牙
宝宝长针眼会影响视力吗 宝宝长针眼的原因
眼睛水汪汪宝妈们就要注意了 眼睛水汪汪的宝妈们
宝宝头发稀疏怎么办 宝宝头发稀疏是正常的吗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