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詹天佑

2016-10-08  | 詹天佑 婺源 婺源县 

  留学十载,“学有其成”

  詹天佑,字眷诚,清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七日(1861年4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1919年4月24日病逝于湖北汉口。詹天佑祖籍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他的家庭是一个已经没落的儒商之家。曾祖父詹万榜(号文贤)于乾隆二十五年(1761)携家由婺源迁居广州南海,经营茶叶外贸生意。祖父詹世鸾、父亲詹兴洪都继承家业,开设茶庄。但鸦片战争以后,原曾一度兴盛的茶行生意到詹兴洪时已一落千丈,生活日益困难,詹兴洪甚至不得不依靠代写书信和刻制印章等收入来维持日常生活。

  同治六年(1867),詹天佑6岁时,入私塾读书。他自幼身体虚弱,但聪颖豁达,好学深思,个性沉毅。其父詹兴洪的挚友谭伯邨,广东香山人,常到香港、澳门做生意,时常接济詹兴洪。他很喜欢詹天佑聪明坚毅,便将四女儿许嫁于他。同治十年(1871),谭伯邨在港澳经商时,获悉朝廷欲在香港招考幼童出洋留学,便劝说詹氏夫妇,送子报考。詹兴洪遂送詹天佑去香港应试。

  詹天佑报考了“技艺门”,并被录取。他与第一批录取的出国少年共30 名,在上海经过几个月的短期培训以后,于同治十一年七月八日(1872年8月11日),由留学生事务所正监督陈兰彬率领,乘船赴美。为办理赴美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事宜,时任留学生事务所副监督的容闳已先行赴美联系安排。容闳按计划,将30名留学生分成十余组,每组两三人,分散寄居在新英格兰区各州的美国友好人士家庭中,以熟悉美国的饮食起居和便于英语听、说、读、写的学习。詹天佑和另一位留学生欧阳赓,被安排居住在康州威士哈芬(West Haven)海滨男生学校(Seaside In- stitute for Boys)校长诺索布(L.H.Northrop)先生的家庭里。同治十二年(1873),詹天佑进该校读书,这是一所私立的预备教育性质的学校,主要是训练从中国、南美洲等国来美国留学的少年。诺索布毕业于耶鲁大学,其夫人玛莎(Martha)也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对詹天佑循循善诱,关怀备至,从吃饭、睡觉、读书、写字、讲话、外出,直至体育锻炼等都无微不至地照料,因而他进步很快。

  同治十三年(1874),经李鸿章批准,在容闳主持下,于美国哈特福德城的柯林斯(Collins)街,建造起一座三层楼的中国留学生事务所。该事务所除设有办公室、课堂、书房外,尚有卧室、餐厨等生活用房,“可容监督、教员及学生七十五人同居”。次年正月,多数留学生从美国友人家中搬入新居,但詹天佑和欧阳赓仍和诺索布全家同住,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多年以后,詹天佑仍一直怀念这两位美国的启蒙老师——诺索布夫妇。他在给诺索布夫人的信中深情地写道:

  自我离美,至今未曾忘记您,我常忆起您对我们的慈爱和您为教育我所受到的辛苦。我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向您学更多的东西。……

  知道您、威利和苏非(按:诺索布夫妇的儿子和女儿)的近况,我们很高兴。很难过您将旧居出卖,因为它曾是我们愉快的家。……

  1875年5月,詹天佑以优秀成绩考取了纽哈芬(NewHaven)希尔豪斯高级学校(Hillhouse High School,亦译为丘房高级中学),并被编入特别班。在学习过程中,他对自然科学深感兴趣,表现出过人的才华。1878年,是高中最后一年,詹天佑选修代数、自然哲学和化学。期末考试,他成绩优异,全部学业操行总成绩获得476分,为全班第一名、全校第二名,成为中国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詹天佑原打算中学毕业后,报考美国陆海军学校,但经咨询,美国政府的回答是:“这里没有地方可以容纳中国学生”,被轻蔑无礼地拒绝了。诺索布夫人对詹天佑非常关心,她鼓励他好好学习,争取报考耶鲁大学的理工科,这对詹天佑一生影响很大。

  詹天佑来美国的几年,正是美国大规模修筑铁路和电器等工业有重大突破的时期,这期间电话、留声机、电灯等相继发明。美国科学技术和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引起了詹天佑的注意和思考。加之在容闳等老师的教导和影响下,使他认识到,只有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修筑铁路,建设工厂,开发矿藏,才能使祖国富强起来。因此,他决心学习科学技术,将来为祖国服务。

  1878年8月,詹天佑如愿以偿地考入耶鲁大学的雪菲尔德理工学院(Sheffield Scientific School)土木工程系(Civil Engi-neering Course)。该校入学资格极严,必须要通过英文、美国史、地理、拉丁文、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各科考试,并要熟悉英国史。詹天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入学考试。耶鲁大学学制三年,功课扎实,极重视基础课教学。詹天佑攻读土木工程系的铁路专业,其课程为:

  第一年上学期:德文、英文、解析几何、物理、化学、工程制图。下学期:英文、物理、化学、球面三角、力学、自然地理、植物学、经济学、等角投影绘图学。

  第二年上学期:微分学、测量学、投影几何学、德文、法文。下学期:积分学、力学、投影几何、地形测量学、德文、法文。

  第三年上学期:野外工程学、铁路路线勘测学、路基土方计算、桥梁及房屋结构学、工程材料学、凿岩工程学、地质学、矿冶学、法文。下学期:桥梁及房屋结构学、工程材料学、蒸汽机动力学、水力学、天文测量学、地质学、矿冶学、法文。

  詹天佑在该校整个学习过程中,各门功课成绩优秀,尤其是数学课程,在一、二、三年级均获得数学优秀奖章而受到学校的表扬。在最后的一学年,他去纽哈芬港口海陆联运码头作实地调研,对港口使用的巨型起重机作了分析研究,完成了题为《码头起重机研究》(Review of Large Wharf Crane)的毕业论文。

  光绪七年夏(1881年6月),詹天佑于耶鲁大学雪菲尔德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在他的毕业证书内有如下一段说明文字:

  康奈迪克州纽哈芬耶鲁大学校长及教授们向所有阅读本证书者宣告:

  詹天佑是获得大学学位荣誉的第一流考生,被光荣地授予哲学学士名衔,并按惯例得到凡升为学士者所应享有的一切权利和声誉。

  詹天佑原打算大学毕业后,先用五六年时间在美国进行考察、实习和深造,然后再回国效劳。但是,陈兰彬与容闳分别调任清廷驻美正、副公使后,新任留学生事务所的正监督吴子登对留学生怀有偏见,对认真学习自然科学、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扣以“离经叛道”的帽子,并向清廷控告:留学生不尊师,不读中国书,甚至信了洋教,如果再让他们久居美国,放任自由,必将成为异端,日后学成归国,则祸害无穷。他对学生百般教训,加以“整顿”,将10名所谓“活跃分子”遣送回国。这样还不甘心,1880年他去华盛顿,对陈兰彬说:“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固,极应将局裁撤。”于是陈兰彬等守旧派与他密切配合,上奏清廷,要求解散留学生事务所,撤回全体官费留美学生。昏庸腐朽的朝廷不作任何调查,竟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1881年,正当詹天佑欢庆大学毕业之际,清廷下达了全体留美学生撤回中国的命令。当时尽管遭到容闳等人和留学生们的坚决反对,尽管许多支持留学教育的中美人士竭力呼吁、设法挽回,但终不能使清廷改变其决定。至此,先后四批赴美的120名留学生,除少数病故、因故已先回国和拒绝回国者外,其余94名,均被迫辍学,于1881年夏,分三批回国。其中获得大学学位者仅詹天佑和欧阳赓两人。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发表题为《中国在美国》(China in the U.S.)的社论,赞扬中国留学生:“机警、好学、聪明、有智慧,这些由古老亚洲帝国来的幼童,如此努力克服外国语言困难,且能学有其成,我们美国子弟是难以做到的。”对使他们中途辍学表示惋惜。容闳毕生为之奋斗的留学教育计划中途夭折了。

  驾舰绘图,“技艺素优”

  1881年8月 8日,詹天佑等取道旧金山回国。这批留学生回国后备受封建官吏的歧视和冷遇。他们一到上海,就被水兵“押送”至衙门后院,派兵看管,不准随便外出,视同异己。然后乘招商局轮船到天津,由李鸿章接见他们。这些学生,在美国生活多年,早已剪去发辫,穿惯了西服,但接见时,仍要求他们穿长袍马褂,戴上假的发辫,行旧礼节。这使他们很不习惯,詹天佑甚至连假发辫也不肯戴。李鸿章见时甚为不悦,斥骂他们“离经叛道,无父无君”。接见之后,让他们等候分配工作。而分配时,又不考虑所学专业和个人爱好,随便发派。

  是年8月底,詹天佑和另外15名留美学生一同被派往福州船政局马尾水师后学堂学习海轮驾驶。这对曾在美国专门攻读铁路工程技术的詹天佑来说,无疑是一次严重打击,他失望地流下泪水,但也别无门路可走,只得强忍着去福州报到。

  福州船政局是两江总督左宗棠所创办,附设前、后水师学堂,培养和储备水师人才。前学堂学造船,开法文课;后学堂学轮船驾驶,开英文课。后学堂的课程有:算术、几何、三角、代数、航海、天文、地理、气象等,计划二年半学完。詹天佑用不到一年时间,学完全部课程,并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于光绪八年(1882)毕业于后学堂。同年11月派往扬武号兵舰任驾驶官。光绪十年正月(1884年2月)“升授船政局水师学堂教习”,即提升为水师后学堂的英文教师。

  光绪七年(1881)十一月间,福州船政大臣代表清廷在船政局水师学堂颁发奖赏,詹天佑以“技艺素优”,“赏给五品军功”。光绪十年(1884)八月十四日,又追补奖赏,以“后学堂教习詹天佑教导出力,实堪嘉赏,赏给五品顶戴”,并颁发了军功奖状。

  光绪十年(1884)春,张之洞升任两广总督后,大力兴办洋务。为培养洋务人才,创办了广东水雷局黄埔博学馆。为对付外敌入境,又积极筹办琼、廉、潮沿海各州防务,加强沿海炮台和陆军营垒的建设。还设立海图馆,以奉令勘测沿海各口地形并绘制海图等。为此,张氏广泛网罗科技人才。

  是年10月,詹天佑被张之洞调至广州,出任黄埔博学馆英文教习。他工作认真,教学有方,“官称其能,士服其教”,被尊为导师。

  光绪十二年(1886)正月,海图馆派员勘测广东沿海地形,并委派詹天佑选带测绘生员随同前往,以周历各海口,逐一详加测绘。在詹天佑等人的率领下,其测绘人员“出入风涛,无间寒暑,候朝夕,测沙礁,辨岛屿,凡轮帆可达之处,战守缓急之宜,靡不周历审视,反复推求”。于十三年(1887)七月终于测绘完毕,并成《粤海险要图》一套,呈交张之洞。是年冬,张之洞携测绘者乘轮亲自巡海,对所绘各图详加校核,认为比较精确。然后呈送清廷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是为中国较早的完备海图。詹天佑认真努力的工作,丰富的学识和才华,给张之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其日后力主派员留学起了一定作用。

  次年,黄埔博学馆改为广东水陆师学堂,詹天佑继续担任该校的英文教习。詹天佑在用非所学的岗位上度过7年,无论是驾驶军舰、从事水兵教习,还是测绘海图、修筑炮台等,都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光绪十三年(1887),詹天佑在澳门与谭伯邨的女儿谭菊珍结婚。

  筑路七载,初露才华

  詹天佑自光绪七年(1881)回国后,直到光绪十四年(1888)才有机会用其所学,从此,他为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披荆斩棘,奋斗终生。

  河北开平煤矿因运煤需要,于光绪七年(1881)建成唐山至胥各庄全长约9公里的唐胥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正式用于运输的铁路,以后由此路两端逐步展筑成关(山海关)内外的干线铁路。詹天佑在建筑这条大干线及其支线的过程中,开始崭露头角。

  光绪十三年(1887),唐胥铁路通车至芦台(即唐芦铁路)后,因沿海水兵用煤需要,清廷海军总理衙门奏准将其继续展修至天津。为此,将开平矿务局铁路公司改组为中国铁路公司,设于天津,由伍廷芳任总理,英国人金达(C.W.Kinder)任总工程师。光绪十四年(1888),经留美学生邝景阳(孙谋)向伍廷芳推荐,中国铁路公司遂聘请詹天佑任其帮工程师。于是,詹天佑离开广州,北上天津。此时中国铁路公司正紧张地忙于修筑塘沽至天津的铁路,詹天佑到任后,被分派到此段工地负责铺轨任务。这是詹天佑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他充分发挥筑路专长,指挥作业,塘津铁路全长40多公里,仅在80天内就完成全部铺轨工程。直隶总督李鸿章亲往查验,认为线路“平稳坚实”。因此,唐山至天津的铁路,于是年九月初五日提前竣工通车。

  唐津铁路通车,收益显著,于是继续向东展修。在总工程师金达率领下,詹天佑总是被派往最艰苦的工段。光绪十五年(1889)勘测唐山至古冶的铁路,十七年(1891)建成通车。

  光绪十八年(1892),古冶至滦县铁路建成通车。光绪十九年(1893)是关内铁路滦县至山海关段的修筑时期,其中的滦河大桥是这段路的关键工程。这是一座2000余英尺长(合 617米)的17孔钢桥(其中跨长200英尺者5孔,100英尺者10孔,30英尺者2孔),共有桥墩16座,桥台2座,工程相当艰难。金达先后聘请英国工程师喀克斯(Cox)以及日本和德国的工程师来承担这项工程,但结果都失败了。因为滦河水流湍急,桥基所在的河床流沙层甚厚,所设桥墩几次遭洪水冲毁,致使工期难以保证。后来金达将这一难题交给詹天佑去试行解决。詹天佑调查分析了滦河水流及河床地质情况,经过缜密的测量后,决定改变桥址,并在桥墩施工中引进当时的最新技术——气压沉箱法,并结合中国传统的打桩方法施工,结果一举成功。当16座基础桥墩露出水面后,钢梁架设、铺轨工程顺利完成。次年,滦县至山海关铁路迅速建成通车,至此,关内铁路竣工。

  滦河大桥的建成,不只保证了关内铁路如期建成,詹天佑及时运用最先进科学技术的筑路才能,也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光绪二十年(1894),他当选为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MICE),是为中国工程师被选为国际学术团体会员的第一人。

  关内铁路通车后,继续向关外展筑。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爆发,关外段工程只筑至出关数十里的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即被迫停工。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中国的危机进一步加深。铁路修筑,是列强在中国争夺和巩固势力范围的重要手段,此后,列强在华投资,争夺铁路修筑权的斗争更趋激烈。

  光绪二十一年(1895),津卢铁路开工,詹天佑奉调修筑该路,率队测量线路,并提出报告,但未被有关方面采纳。由于清廷软弱无能,不仅大举外债,而且重用外国工程师,致使学有专长的詹天佑久居人下,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以帮工程师身份参加该路修筑工作。

  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廷决定恢复从山海关至沈阳的关外段铁路工程,并先完成锦州段工程。当时有关官吏,因恐怕雇用外国工程师勘测线路会激起民变,故不得不起用詹天佑。于是詹天佑被调任山海关至锦州段的驻段工程师。奉天将军曾祺为使铁路早日通车,破例保荐詹天佑升为关内外铁路帮办,委以大权。詹天佑负责主持锦州段铁路的修筑任务,其工程相当艰巨。它包括锦州铁路和营口支线两部分。前者自绥中向东展筑,经锦州至新民屯,沿线需建大小桥梁90余座,其中六股河大桥25孔(跨长 100英尺者24孔,60余英尺者1孔)、大凌河大桥24孔(每孔跨长100英尺);线路还要跨越干柴岭山沟,沟深48英尺,长1英里,石质坚硬。后者自沟帮子修至营口的支线,全长73公里,沿途地势低洼、水质含碱量大,不宜饮用和作机车用水,为此,需建数座水塔和蓄水池,以引辽河淡水储蓄备用。这些都加大了修路难度。詹天佑精心勘测筹划,日以继夜,深入工地,指挥修筑。工程虽然艰巨,但进展较快,光绪二十五年(1899)关外铁路通车至锦州,次年通车至大虎山,营口支线也全部通车,仅大虎山至新民屯一段尚未完工。正当此时,八国联军攻人北京,关内外铁路被英、俄两军占领而被迫停工,筑路人员只好撤出工地。

  关外铁路停工后,詹天佑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应盛宣怀和铁路总公司聘约南下,主持恢复萍醴铁路工程。在督修中,他坚持用4英尺8寸半(1.435米)的标准轨距进行修筑,使全国铁路轨距统一,以便互相连接,使运输畅通。萍醴铁路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竣工通车。此后该路展筑至株洲,成为连接湖南江西、浙江等省铁路干线的组成部分。

  关内外铁路被英俄两国占领后,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关内外铁路督办大臣,胡燏棻为会办,负责与英俄交涉,收回所侵占的铁路。光绪二十八年(1902)八月,詹天佑奉命离开了萍醴铁路工地,返回关外,接收被俄国强占的关外铁路。以往詹天佑主持修建的线路、桥梁、机车等,由于帝国主义者的践踏此时大多已经损坏,尤其是车辆遭受的破坏极为严重。詹天佑抓紧时间,日夜抢修,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使关外铁路恢复通车了。

  是年,詹天佑的官阶,由报捐而得的选用州同升为候选同知。

  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清廷宣布于次年春季拜谒西陵。为便于慈禧太后等人“御驾”往来,决定从河北新城县高碑店到易县良各庄修筑一条新易铁路(也称西陵铁路),全长43公里,限期六个月完成,并拨官银60万两作为筑路费用,由直隶总督兼关内外铁路督办大臣袁世凯主管筑路之事。他原拟把工程交给英人金达主持,法国公使闻讯起而抗争,认为卢汉铁路是用法国借款修筑的,新易线系其支线,坚持要由法国工程师来设计建造,英法两国为争夺筑路权而相持不下。在无可奈何情况下,袁世凯只好放弃任用外国工程师的打算,改任詹天佑为新易铁路总工程师。詹氏仓促受命,经过周密策划,于是年十一月动工,次年三月谒陵前竣工。这是中国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月,慈禧等乘坐火车谒祭西陵后,甚为满意,对詹天佑和司机进行嘉奖,将其乘坐的火车车箱中的全部陈设品作奖品,奖给詹天佑。詹天佑认为,此路建成是众人之功,非一人所为。因此,他只取其中一个小座钟作为建路纪念,其余则都分给筑路员工。此后,清廷又奖励承造新易铁路出力人员,以“候选同知詹天佑,曾在外洋学习工程专门多年,为中国工程中杰出之才,此次承修路工,正值隆冬天气,措手綦难,该员不避艰辛,督率各匠役勤奋趋事,得以迅速竣工,而用费亦极节省,实属异常出力”。而“提升为选用知府”,其余出力承修路工及官员均获奖励和提升。

  光绪三十年(1904),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聘请詹天佑为中国铁路总公司(设事务所于上海)工程顾问,以协助筹划卢汉、沪宁、粤汉等南北干线铁路。

  自1888— 1905年间,詹天佑除了1901年奉命督修萍醴铁路外,主要参与修建关内、关外铁路及营口支线,共长940余公里。尤其是新易路的建成,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自力修建铁路的勇气和信心,詹天佑也因独立设计和主持修成这条铁路而蜚声全国,这些都为他日后主持京张铁路工程创造了条件。

  修筑京张铁路,大展宏图

  张家口是屏藩北京西北的军事重镇,也是重要的南北贸易要冲。为繁荣经济、巩固政权,光绪三十年(1904),清廷批准督办铁路大臣袁世凯及其会办大臣胡燏棻的奏请,拨用关内外铁路的部分余利,修建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这一消息传出后,英俄两国为争夺筑路权而互不相让。因关内外铁路余利存在英国汇丰银行里,如要拨用,必须先同中英公司协商,于是他们乘机要挟,举荐英人金达担任总工程师。俄国公使则出面反对,声明以往清、俄两国有约,规定长城以外铁路不能由第三国承建,并乘机胁迫清廷指派俄人担任总工程师。英、俄两国相持不下,最后清廷决定不用洋人,全由中国 “官款自办”,并委派詹天佑负责京张铁路的筹建工作。

  光绪三十一年四月(1905 年5月),京张铁路局在天津成立,同时又在北京成立工程局,任命陈昭常为总办,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局务会办。1906年詹天佑接任总办。1905年5月,当詹天佑奉命率队由丰台出发勘踏路线时,金达竟然同时由唐山出发,以行猎为名,别有用心地秘密勘测这条线路,5月20日两人在南口不期相遇,金达对詹天佑说:“从南口到岔道城之间的路线(关沟段)困难程度大大超出他的料想,……中国人不能承担开挖山洞工程,……必须采用外国包工。……他愿招人投标承揽合同。”詹天佑明确告诉他,此线“袁总督已奏明皇上……不使用外国人”。金达说“不使用外国人一事乃是谎言!”国外还有一些人和报刊公开宣称:“中国能开凿关沟段之工程师尚未诞生于世!”“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要过五十年才能实现!”等等,国内也有一些丧失民族自尊感的崇洋媚外者嘲笑詹天佑“自不量力”、“胆大妄为”等等。这些蔑视和嘲笑没有影响詹天佑的坚强信心,他怀着强烈的爱国心和事业心,毅然承担了这项具有国际影响的筑路任务。

  詹天佑认为,修筑铁路,选线最为重要。为了寻找一条理想路线,詹天佑不仅多方搜求资料,实地考察勘测,而且还亲自访问当地农民,征求意见。他常常骑着毛驴在崎岖的山路上勘查。白天翻山越岭,晚上还要伏在油灯下计算、绘图、撰写工程日记。历时40 多天,往返行程千余里,于6月24日终于完成全线初测任务。当时,对京张铁路勘测了三条比较线:一是由京奉铁路柳村车站起,经西直门到南口,沿关沟越岭,在八达岭过长城,出岔道城,再经康庄、怀来、沙城、宣化而达张家口。这条线峰峦起伏,尤其是从南口到岔道城一带的关沟地段,要在悬崖绝壁上修筑一条陡险的铁路,穿过古称“天险”的长城要塞居庸关、八达岭。铁路通过八达岭,必须开凿一座很长的隧道,坡度极陡,工程浩大,而运输量又受到限制。二是从张家口,经怀来县、延庆州、小张家口,沿着热河至北京的大路,经得胜口过山,再过明十三陵、黄土梁到北京。这条是由老乡所说可绕过关沟地带的线路,但路程绕远,坡度也很大,工程并不简单。三是从北京西直门向西40里,绕石景山、经过三家店,沿永定河,从青石到沙城附近的猪河口出山,到张家口。这条线坡度较平缓,但永定河峡谷河道迂曲,山崖陡峭,工程比关沟段更艰巨,但通过能力较高,运输量大。但其造价和工期都会超过当时清廷的规定而不能实施。这条线路后来建成现在的丰沙线。

  詹天佑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对这三条比较线反复论证、筛选,最后决定采用第一条比较线。此后对关沟的困难路线又勘测过多条局部比较线,经过分析,最后选定了在当时条件下较为理想的一条比较线。

  对所选的比较线还要进一步复勘定线,詹天佑把通过关沟的全线分成三大段,调派人员,分段仔细勘定。第一大段从柳村到南口,由他亲自率领工程人员插标定线。他背着标杆与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制图。塞外常有狂风,满天灰沙,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他都坚持作业,并鼓励大家也坚持工作。他常勉励工程人员:“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

  通过勘测得知,京张铁路,全长200余公里,“中隔居庸关、八达岭、层峦叠嶂,石峭弯多,遍考各行省已修之路,以此为最难,即泰西铁路诸书,亦视此等工程至为艰巨”。面对如此艰巨的工程,詹天佑深感责任重大。他说:“此路又中国筹款自办,为各省倡,惟责重益觉才轻,而图终必先虑始,固不敢铺张从事,致巨款虚糜,亦不敢苟且速成,贻外人口实。”他在致诺索布夫人的信中也写道:“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在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了,那就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因若如此,中国工程师将失掉大众的信任。”詹天佑深深认识到京张铁路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民族自信心的问题,因此,在筹划整个工程时,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经过缜密而慎重的研究,提出将京张铁路分三段兴修的方案:第一段由丰台至南口,长约60公里;第二段由南口至岔道城,长约33公里;第三段由岔道城至张家口,长约128公里。其中第二段因关沟阻隔,地形复杂,需要开凿大量隧道,工程最为艰巨。

  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詹天佑充分展示了他出众的才能。首先他应用超群的定线知识和丰富的勘测经验,在地形险峻、工程艰巨的关沟段采用1:30即33.3‰的大坡度和半径为600英尺(183米)的曲线,在青龙桥车站巧妙地设置“之”字形展线,使八达岭隧道长度由1800米缩短至1091米,既解决了最困难的越岭问题,又节省工程,降低了造价。

  其次,在关沟段设保险岔道(避难线)和引进先进机车。为保证在陡坡上行车安全,詹天佑设置了12条保险岔道,站内4处,区间8处。为了适应在大坡度线路上行车的牵引吨数,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马莱(Mallet)复式活节蒸汽机车,以用机车的较大牵引力(42000吨)克服陡坡的坡道阻力,以解决在“之”字形线路上的行车问题。

  在开挖隧道时,詹天佑还率先采用了直井开凿隧道技术。京张铁路有四座隧道,即八达岭、居庸关、石佛寺和五桂头。其中以八达岭隧道开凿最难,山势崎斜,石质坚硬,隧道长度大,詹天佑巧妙地从隧道中部开凿两个直径为10英尺、深为84英尺的直井,使隧道的开挖工作面从原来的2个增为6个,大大地缩短了施工期限,同时通过精密测量,随时校正隧道开凿方向和水平高低,保证了施工质量。

  同时,詹天佑还注意就地取材,节约工程费用。如在桥梁工程中,他一面选用国外新型钢梁,一面又因地制宜,在山区尽量修建拱桥,既坚固耐用,又减少进口材料,以节约费用。在关沟段的20座桥梁中,有13座是混凝土拱桥。又如怀来河大桥工程艰巨,桥长212米,7孔钢梁。为了不误工期,詹天佑令先用骡车将钢梁杆件运至桥头,拼铆成桥,节约了架梁铺轨时间,加快了工程进度。

  在京张铁路修筑中,詹天佑还厘定了标准,首定工程规范。他非常重视工程标准化,主持编制了京张铁路工程标准图,包括京张铁路的桥梁、涵洞、轨道、线路、山洞、机车库、水塔、房屋、客车、车辆限界等,共49 项标准,是为我国第一套铁路工程标准图。它的制定和实行,加强了京张铁路修筑中的工程管理,保证了工程质量,为修筑其他铁路提供了借鉴。1906年,他就当时中国铁路无统一标准的纷乱状态,写了有关标准说帖三份,上书清廷商部,以统一全国铁路建设的技术标准。其中提出了全国铁路车辆使用姜坭(Janney)自动车钩;统一采用标准轨距,即1.435米(英尺为4尺8寸半),以使全国“车同轨”,畅通无阻。

  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京张铁路在1909 年9月24日全线通车。京张铁路于1905年10月2日动工兴修,原计划6年建成,在詹天佑等人的努力下,只用了4年时间,提前两年完工。原预算的工款为纹银7291860两,清廷实拨7223984两,而决算的实际支出仅为6935086两,较实拨工款节余288898两,较预算节省356774两。每公里造价比当时修筑较易的关内外铁路线还低。

  1909年10月2日,在南口举行盛大的京张铁路通车典礼,与会的中外来宾1万余人,很多人纷纷挤向詹天佑祝贺,詹天佑谦逊地说:“这是京张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成绩应该属于大家的!”京张铁路的建成,完全打破了外国报刊的预言,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受到中外各方面的赞誉。清廷也予以特别褒奖,颁授詹天佑工科进士第一名的荣誉称号。 1909年11月,詹天佑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吸收为会员。这是加入该会的第一位中国工程师。

  从1888年起,詹天佑先后从事津榆、津卢、锦州、萍醴、新易、潮汕、沪宁、沪嘉、京张、张绥、津浦、洛潼、川汉、粤汉、汉粤川等铁路的修筑,为开创和发展中国铁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此外,1905年詹天佑被任命为商部路务议员,1907年任邮传部路务议员。1908年,被派任邮传部二等顾问官,加二品衔,后任邮传部参议行走等职。

  1912年,辛亥革命不久,詹天佑发起组织了“中华工程师会”(后改名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被选为会长。他希望通过学会把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组织起来,为建设富强的祖国而共同努力。他积极主持学会的工作,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创办出版《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等。

  詹天佑还亲自编撰出版了《京张铁路工程纪略》、《京张铁路标准图》、《华英工学字典》、《告青年工学家》等论著,这些著作曾在我国工程技术界起过重要作用。

  1919年2月,詹天佑抱病参加了协约国在哈尔滨召开的 “国际联合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会议,对“万国共管中国铁路计划”的阴谋予以坚决反击。由于操劳过度,病情加重,不幸于4月24日“悒郁以终”。临终时,他“语不及私,为国家陈述三事:一、振奋发扬工学会活动,以兴国富民;二、慎选人才以管理[中俄合办的]中东铁路;三、就款计工,唯力是视,尽速建成汉粤川全路”。

  1922年中华工程师学会和京绥铁路同人会在青龙桥车站上,建立了詹天佑全身铜像。1966年,其坟墓迁葬于此。近年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建造了詹天佑纪念馆,以纪念他在中国铁路建设事业中的不朽功绩。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近代詹天佑》摘要:佑祖籍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剩他的家庭是一个已经没落的儒商之家。曾祖父詹万榜号文贤于乾隆二十五年1761携家由婺源迁居广州南海,经营茶叶外贸生意。祖父詹世鸾、父亲詹兴洪都继承家业,开设茶庄。但鸦片战争以后,原...
相关文章人教:《詹天佑》教学设计一沪教:《詹天佑》教学设计
浙教:《詹天佑》教学设计人教大纲:《詹天佑》教学设计
近代从金融垄断发展到国家产业垄断
近代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发展
近代官僚资本的缘起及最初形态
近代外国对华投资的性质和作用
近代外国在华投资的国别、地区及投向结构
近代中国外国投资的发展概况
近代外国对华投资
近代改革土地制度的种种主张与斗争
近代农村土地的经营问题
近代农村的租佃关系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