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中的“连环扣”问题研究策略

2015-07-08  | 连环 指导 指导者 

  一、现象与分新

  【案例一】

  教师:研究活动中有幼儿,常态行为中缺幼儿。

  教研中,某老师讲:瑞瑞是班上最调皮的小朋友,所以,家长们不让孩子跟他玩。其实,我发现瑞瑞很渴望和小朋友一起玩。但瑞瑞和小朋友交往,一遇纠纷,就拳打脚踢,小朋友不和他玩,好孤独喔,而他需要理解,更需要我们培养其良好的交往习惯。

  现实中,瑞瑞又打人了,老师问清楚了原因,就让瑞瑞到旁边反思。瑞瑞开始还有一点难过,过了一会儿就不那么难过了,一个人玩起来了。最后,大家都指着瑞瑞说:“看,这个坏蛋又干坏事了”。瑞瑞冷淡地看了一下他们,然后翻了一下眼睛,那几个小朋友赶快就散了。

  此案例显示:教师在研究中有对幼儿心灵的关注和理解,但在常态教育行为中,对幼儿的心灵感受漠然,理解和尊重幼儿成了口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研究与实践“两张皮”。

  【案例二】

  管理者:指导内容中有策略,指导思维中缺幼儿。

  教研中,某老师讲到班上的庆庆小朋友非常特别,规则意识强,但控制能力差,不知怎么办。当时,指导者的第一反应是如何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的解决给出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此案例显示,指导者没有基于幼儿发展个性,引导教师走进幼儿心灵,真正地解读幼儿,懂得幼儿,并在此基础上生成策略,调整行为。这种重技术,轻人文的思维方式导致指导“隔着一层”。

  分析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在研究与实践中,教师对幼儿的认识停留在书本和经验信息层面,缺乏自身的真实体验和感悟;对幼儿关怀停留在“明理”的层面,缺乏关怀的行动;对幼儿行为的引导停留在泛化的层面,缺乏问题针对性。

  而指导者,对教师的研究停留在“怎么做”的技术层面,缺乏对教师“为什么这样做”的思想引领,忽略引导教师把握幼儿生命成长中的阶段性规律,深入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心智状态与个性特征。教师的研究重心移位和管理者的指导弱位,形成“两个层面的连环扣问题”,最终导致园本教研的根基不牢,效果不佳。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园本教研中的“连环扣”问题研究策略》摘要:朋友非常特别,规则意识强,但控制能力差,不知怎么办。当时,指导者的第一反应是如何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的解决给出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此案例显示,指导者没有基于幼儿发展个性,引导教师走进幼儿心灵,真正地解...
相关文章园本教研研究什么与怎样研究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教研工作点滴浅谈教研面临的新问题和我们的研究思路
现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对策浅析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家园合力培养大班早期阅读能力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环境创设优化策略
幼儿园跟进式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中班游戏融入美术教学活动之优
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